诏书屡趣入承明,黄阁前头不肯登。
苦欲归休同野老,本来清净是禅僧。
苔生文塔今成古,影挂山房唤不应。
犹想经行泉石处,倚岩憔悴一枯藤。
【注释】 诏书:皇帝的命令。入承明:进入皇宫。黄阁前头:指皇宫门前。苦欲归休:想归家休息。野老:隐居的老者。本来清净:指禅僧的清静本心。文塔:石塔,因苔藓生长而显得苍老。影挂山房,指山中小屋被树遮挡。经行泉石处:常在山水之间行走。倚岩憔悴:形容人因思乡而感到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闲逸生活和禅意的诗,全诗通过写隐士的生活状态来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诏书屡趣入承明”,是说诏书多次催促他进入皇宫,然而他并不想进宫做官,这表现出他的超然世外之志。
第二句“黄阁前头不肯登”,进一步表明了他对入仕的态度。黄阁是古代皇宫前的一种建筑形式,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办公场所,诗人不愿意去那里,是因为他觉得那里充满了尘世的喧嚣,不符合他追求的清静。
第三句“苦欲归休同野老”,是说他想要回到自然中去,与隐士一样过清苦的生活。这里,诗人把隐居山林的老者当作自己的知己,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本来清净是禅僧”,是说禅宗僧人的本心就是清净无染的,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句话是对前面隐士生活的总结,也是对禅宗思想的概括。
第五句“苔生文塔今成古”,是说岁月无情,曾经辉煌的石塔现在已经变得苍老而古老,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叹。
第六句“影挂山房唤不应”,是说山中的小屋被树遮挡,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样,这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
最后一句“犹想经行泉石处,倚岩憔悴一枯藤”,是说尽管他已经离开了隐居的地方,但是心中仍然怀念着那些山水之间的美好时光,那一片翠绿的山林已经成为他心中的一片净土。这里的“倚岩憔悴一枯藤”,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