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高辞将相权,身名从此庆双全。
人夸迹已风尘外,谁道心游日月边。
未许前贤专晚节,更将馀事发春妍。
君王若要询黄发,便好临雍促肆筵。
伏读致政少傅相公送赵成都佳句两篇不胜慰幸已次高韵并饯其行而再赋此章以见区区瞻仰之意缮录拜呈伏乞采览
一旦高辞将相权,身名从此庆双全。
人夸迹已风尘外,谁道心游日月边。
未许前贤专晚节,更将馀事发春妍。
君王若要询黄发,便好临雍促肆筵。
注释:
- 致政少傅相公:指的是宰相(少傅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类似于现在的部长)。相公是对别人的尊称。
- 赵成都: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南宋大臣、文学家。他在任内曾两次上书请求退隐,因此得到了“成都”这个称号。
- 不胜慰幸:非常安慰和高兴。
- 已次高韵: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饯:送别。
- 再赋:再次作诗。
- 区区:谦卑的自称。
- 缮录拜呈:整理并恭敬地呈上。
- 伏乞采览:请陛下采纳并阅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知自己即将退休的消息后,写给赵鼎的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赵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
首句“伏读致政少傅相公送赵成都佳句两篇不胜慰幸”,表达了诗人对于赵鼎的敬佩之情。他不仅赞赏赵鼎的作品,还对其人品表示了敬意。
第二句“一旦高辞将相权,身名从此庆双全”,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认为,一旦辞去高位,他将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同时他的名声也将得到提升。
第三句“人夸迹已风尘外,谁道心游日月边”,则是诗人对赵鼎的赞美之词。他认为赵鼎的品行如同仙人一般,已经远离了红尘俗世,而他的心却能够达到天边的太阳和月亮之间。
第四句“未许前贤专晚节,更将馀事发春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辈的尊敬之情。他认为,前辈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需再去追求晚年的名声,而应该将自己的余热用于创造美好的事物。
第五句“君王若要询黄发,便好临雍促肆筵”,则是诗人向君王进言的方式。他认为,君王如果想要了解一些高龄人士的智慧和经验,就应该去访问那些已经退休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于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