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官墙阴,经年但憔悴。
故园新绿多,宿干转苍翠。
【注释】
杂记草木九首:指《杂记》中的第九篇是关于草木的文章。
种竹官墙阴,经年但憔悴:栽种的竹子在官家围墙的阴暗处,经过一年却依然干枯枯萎。
故园新绿多,宿干转苍翠:故乡的田野上新生的嫩绿色更多了,旧有的树枝也转变成了苍翠之色。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种竹”这一行为,表现自己不随俗浮沉、坚守操节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首句以“官墙阴”写竹生长之地,暗示其处境的幽暗。次句写竹已生长了一两年,但仍然干枯萎靡,无法舒展。第三句由己及彼,写出了故乡田野上新生的嫩绿色比往年更加浓密,而那些已经生长一两年的老枝,则转变成了苍翠的颜色。这两句从竹的生长状况,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诗人身处仕途,身不由己,只能任凭命运的安排。然而,他仍坚持操守,不肯随波逐流,不愿像那“经年”而“憔悴”的“官墙阴”的竹子一般,失去了原有的风姿。
末句用典。“宿干”是指老树的主干。《诗经·周南·兔罝》:“肃肃兔罝,雉离于罺。”毛传:“兔罝者,木名也。野兔所触,必著其网;鸡所栖,必系其罺。”《淮南子·原道训》:“夫木之生也柔也,其死也脆也。”“宿干”喻指老枝,暗指自己如旧树枝般衰老不堪。“苍翠”则喻指自己虽衰,但仍有生机,与前文的“憔悴”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以植物来比喻人,借植物的生长变化,反映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