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生生本不穷,要从知觉验流通。
若知体用元无间,始笑前来说异同。

【注释】

天理:天地间自然运行的规律。生生:不断生长发展。本不穷:永远无穷无尽,没有止境。从:遵循。知觉验:知觉经验。体用:事物的本体和作用。元:原来。无间:没有空隙。前说:指以前各种关于“体用”的观点。异同:不同的看法。

【赏析】

林熙之《送林熙之诗五首》,其中第一首云:“天理生生本不穷,要从知觉验流通。若知体用元无间,始笑前来说异同。”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把“天理”比作一个无限生长、永无止息的自然规律,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这个自然规律不断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主张人们要遵循这个自然规律去办事,不要违背它的本性。

这首诗是针对某些人只懂得“天理”而不知道如何去遵循它而写的。作者指出: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知觉经验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只有认识了“体用”本来无别,才能从根本上否定那些把“体用”截然分开、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生”字在古汉语中,有生长、生成的意思。“天理”,指宇宙间万物的生长法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易经》说:“生生之谓易”。《礼记·礼运》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庄子·养生主》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于生。”《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理”就是天地间万物生长的法则。

“不穷”二字写出了“天理”的无限性。这里所说的无限性,并不是指数量上的无限,也不是指时间上的无限,而是指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状态。这种存在状态是永恒的,因为它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种存在状态又是无限的,因为它是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

“从知觉验”是指按照知觉经验来认识世界。“知觉验”就是人的感官和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体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在这里,作者把“知觉验”比作一条江河,把“体用”比作河中的两岸。这样,“体用”就成了河的两岸,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如果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就能从根本上否定那些把“体用”截然分开、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若知”二字表示假设的意思。“前说”就是指前面那些关于“体用”的种种说法。“异同”是指不同的意见或看法。这些意见或看法都是基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而产生的,所以它们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作者认为,要想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摆脱这些片面的意见或看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到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及其所蕴含的道理。它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