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感时序,驾言谁适从。
聊携二三子,杖屦此日同。
悠哉素心人,宴坐空岩中。
真成三秋别,梦想情何穷。
行行陟崇冈,引脰希高风。
忽然两相值,俯仰迷西东。
鳣堂偶休闲,鸡黍聊从容。
不辞腰脚劳,共上西南峰。
佩萸笑长房,把菊追陶公。
遐观众山迥,一酌千虑融。
兴罢复来归,杳霭秋堂空。
窥樽讫馀沥,倚阁闻疏钟。
主人意未阑,骊驹勿匆匆。

这首诗出自杜甫的《奉和公济兄留别》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端居感时序,驾言谁适从。
“端居”指的是作者在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感时序”表示作者对当前时局有所感慨。“驾言谁适从”是说作者在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行动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

聊携二三子,杖屦此日同。
“聊”字表示只是、暂且的意思,“二三子”是指几个朋友,“杖屦”指的是拄着拐杖行走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只是暂时地带着几个朋友一起行动,并没有真正决定要做什么。

悠哉素心人,宴坐空岩中。
“悠哉”表示悠闲自在的样子,“素心人”指的是性情纯朴的人。这句诗描述了作者与朋友们在一起闲坐的情景,他们的心情很悠闲自在。

真成三秋别,梦想情何穷。
“真成三秋别”表示真的要分别了,“梦想情何穷”表示作者对于这次分别感到很无奈,因为离别之情难以尽述。

行行陟崇冈,引脰希高风。
“行行”表示一步一步地走,“陟崇冈”指的是攀登高山。这句话描述的是作者一步一步地攀登高山的情景。

忽然两相值,俯仰迷西东。
“忽然”表示突然之间,“两相值”是两个人相遇的情况。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攀登过程中与朋友偶然相遇的情景。

鳣堂偶休闲,鸡黍聊从容。
“鳣堂”指的是有鲤鱼形状的堂房,“鸡黍”指的是鸡肉和黍米。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闲暇之余与朋友相聚的情景。

不辞腰脚劳,共上西南峰。
“不辞腰脚劳”表示不抱怨劳累,“共上西南峰”指的是一起攀登山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共同努力攀登山峰的决心。

佩萸笑长房,把菊追陶公。
“佩萸”指的是佩戴茱萸,是一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长房”可能是指屈原。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登高过程中欣赏风景并纪念屈原的情景。

遐观众山迥,一酌千虑融。
“遐观”表示远看,“众山迥”指的是群山连绵不断。这句诗描述了作者远眺群山的情景,以及饮酒时忘却一切烦恼的感觉。

兴罢复来归,杳霭秋堂空。
“兴罢”表示兴致已经消失,“杳霭秋堂空”意味着秋天的庭院显得非常空旷寂静。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离开后心情的落寞。

窥樽讫馀沥,倚阁闻疏钟。
“窥樽”指的是观察酒杯中的酒滴,“倚阁闻疏钟”意味着站在楼阁上听远方传来的钟声。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饮酒后的孤独时刻。

主人意未阑,骊驹勿匆匆。
“主人意未阑”表示主人的心意还没有结束,“骊驹勿匆匆”是说不要急于离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主人不舍的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