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
山峰游处今何在,溪水流来此有不。
就食四方甘不系,为生一世信长浮。
共知局促京沙里,回首当时始觉羞。

【注释】

①皖:指安徽。

②登楼:登上高楼,即“览胜”。

③鸣鸠:即“鸠鸣”,比喻春天到来。

④就食四方:意思是说四方来归的人很多,可以在这里安身。

⑤生一世:活一生。

⑥京沙里:即“京城”的别称,指汴梁(今河南开封)。“局促”与“长浮”相对,是说自己处在狭小的京城之中。

⑦羞:惭愧、羞愧的意思。

【译文】

在安徽相遇到你,当年你留连不去,登上高楼隐卧听鸣鸠;如今你已游历天下,我不知你身在何处?你到处为客,四处奔走,四海为家,四海之内,你都不牵挂;你活着一世,像浮萍一样,随遇而安,没有固定的目标。我们都是身处狭小的京城之中,现在才觉得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苏轼《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中的诗句所作的和诗。

上阕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见于安徽之时的情景。当时,二人相逢甚欢,彼此都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登上高楼远眺,看到一只鸟儿正在叽叽喳喳地叫,听到它的叫声,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与友人相会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怀旧之情。

中间四句是说,如今你已经游览过许多地方,不再留恋于此,而我也已经身居四方各地,四海为家,不再有牵挂了。但是,我们都是身处于狭小的京城之中,现在才感到惭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己生活的不满。

下阕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苏轼的赞赏和敬佩之情。诗人认为,苏轼是一个能够适应环境、善于变通的人,他的胸怀宽广,不拘泥于一处,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同时,他也认为诗人自己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善于变通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