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报罢已三年,又向西风促去鞭。
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
贾生少达终何遇,马援才高老更坚。
大抵功名无早晚,平津今见起菑川。

【注释】

送人赴试礼部:指送朋友去参加科举考试。

春闱报罢已三年:春闱,是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中,由各省举人会试(乡试)和礼部的会试(殿试)组成的考试体系。报罢,指考完试后公布成绩。已三年,指已经过了三年时间。

又向西风促去鞭:又向秋风催促着赶路的马鞭,形容急于赴考的心情。

屡鼓莫嫌非作气:屡次敲击鼓声,不要嫌弃这是在激励士气。

一飞当自卜冲天: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一定会达到高空。比喻人有志气,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贾生少达终何遇:贾谊,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得到重用。这里借指朋友。贾生少达,意思是贾谊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但最终未能得到重用。终何遇,意思是最终的命运如何?

马援才高老更坚:马援,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将,他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才能,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得到重用。这里借指朋友。马援才高,意思是马援有很高的才华。老更坚,意思是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大抵功名无早晚:大致说来,做官或取得功名并没有早晚之分,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平津今见起菑川:平津,是指汉文帝时的一位贤臣张苍,他在平津这个地方为官。起菑川,指的是汉朝的另一位名臣公孙弘,他在菑川这个地方为官。这里借指朋友。起菑川,意思是在这里取得了很好的政绩。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赴考之作,诗人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诗的开头两句“春闱报罢已三年,又向西风促去鞭”,描绘了友人参加春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接着两句“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希望友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理想。接下来两句“贾生少达终何遇,马援才高老更坚”,则是借用历史上两位名人来勉励友人。贾谊年少时就有着远大的抱负,但终究没有实现;马援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后两句“大抵功名无早晚,平津今见起菑川”,则是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取得好的成绩。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