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黄浊写昆仑,苦恨南溪不尽吞。
三老亦知行意速,时时插竹记沙痕。
【注释】:
鼋湖: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城西。董山:即董源,字叔度,号北苑,南唐后主李煜时任中书侍郎、太子少师,工诗文,擅画山水,与荆浩、关仝、范宽同称“四大家”。
【赏析】:
《舟次鼋湖阻水因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是作者在舟行途中,由于遇到江水暴涨而被迫停泊于鼋湖时,写下的一首诗。此诗以“苦恨”二字领起,写自己因水势汹涌而感到的无奈和痛苦。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生动传神,形象感人。
首句“一川黄浊写昆仑”,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浑浊不堪,仿佛要吞没整个昆仑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颔联“苦恨南溪不尽吞”,进一步表达了对黄河水势凶猛的担忧和不安。南溪是黄河的一个支流,水流湍急,难以控制。作者担心河水继续肆虐,将带来更大的灾难。
颈联“三老亦知行意速,时时插竹记沙痕”,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老是指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晏婴和子产,他们三人曾共同治理齐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当洪水来临时,他们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岗位,去指挥防洪工作。这不禁让人想起历史上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奋斗的英雄们,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尾联“三老亦知行意速,时时插竹记沙痕”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三老虽然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都应该像三老那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努力拼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应时刻铭记历史的教训,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