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跨蚝山,永与方壶久。
凭君持一杯,往酹济川手。
遥知相携处,溟渤浸箕斗。
作诗问大钧,犹有斯人否。

【注释】

逢:同。

年:指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

德粲:陆游的侄子,名龟,字德粲。陆游《病起书怀》诗有“小疾何妨老益健,诸孙见说更增辉”之句,可知陆游当时已年近八旬,而德粲尚年少。德粲此时正从师于大智禅师,故陆游称他为“贤甥”。

医:指大智禅师。

温陵:温州府治所在,今属浙江,古称东阳,陆游曾自号“东阳野人”,故称。

谒:拜访。

大智禅师:即大智禅师。

四小诗:指作者为德粲作的四首诗。

【赏析】

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理宗皇帝去世,德粲从师于大智禅师学佛。陆游因年迈体衰,不便前往探望,就写下此诗,送别德粲去温州。

首联“石梁跨蚝山,永与方壶久”,写陆游对侄子的深情厚意。“石梁”二句是说,陆游在家乡时,常到石梁游玩,凭栏远眺,遥想侄儿在温州的日子。“蚝山”是地名,位于温州市北郊。“永与”二句是说,陆游希望侄子永远留在温州,过上安宁的生活,不要像自己一样漂泊在外。这两句表达了陆游对侄子的殷切期望和深厚情感。

颔联“凭君持一杯,往酹济川手”,是说,陆游希望侄子能够记住自己的教诲,好好修行,以报答自己的恩情。“济川手”是说,陆游曾说过,要帮助侄子渡过人生的难关,就像济川一样。这两句表达了陆游对侄子的期望和鼓励。

颈联“遥知相携处,溟渤浸箕斗”,是说,陆游知道侄子在温州会过得非常好,就像海水淹没了箕星和斗宿一样。“溟渤”二句是说,海水淹没了箕星和斗宿,象征着侄子在温州的前途无量,将会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两句表达了陆游对侄子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尾联“作诗问大钧,犹有斯人否”,是说,陆游曾写过一首诗,询问天地之大,是否有这样的人存在?这里的“大钧”是指天地万物的主宰者,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如来藏”。这一句是陆游对侄子的期许,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遗志,成为一位伟大的僧人,为众生造福,让佛法发扬光大。这两句表达了陆游对侄子的深深寄望和期盼。

全诗通过对侄子的祝福和期望,表达了陆游对侄子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佛教的信仰和尊重,以及他们在宗教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