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浮群玉碧空沉,万顷光涵几许深。
梵刹楼台嘘海蜃,洞天日月浴丹金。
秋林结缘留连赏,春坞藏红次第吟。
拟泛一舟追范蠡,从来世味不关心。
【注释】:游洞庭山。游(游览)
【译文】:
洞庭山在湖面上漂浮,像一块块碧玉;天空深邃,仿佛沉入水底。
梵刹楼台,仿佛海中的蜃气,日月在洞天之中照耀,如同浴在丹金中。
秋林结缘,留恋不舍,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春天的坞里,花儿开放,吟咏着春天的美好。
拟泛一舟追范蠡,但自古以来世俗之事,我都不关心。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写诗人游洞庭山时所见之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描写洞庭山在湖面上漂浮,像一块块碧玉;天空深邃,仿佛沉入水底。通过“浮”、“沉”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洞庭山的壮观景象和神秘氛围。接着运用比喻手法,将湖面比作“万顷光涵几许深”,既展现了湖水的广阔与深远,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洞庭山的神奇魅力。“梵刹楼台嘘海蜃,洞天日月浴丹金。”这句诗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佛寺楼台比作海中的蜃气,将日月比作浴在丹金中的明珠,生动地表达了洞庭山的美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颈联则转向对洞庭山春景的描绘。“秋林结缘留连赏,春坞藏红次第吟。”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树林里,游客们结缘赏景的情景;而春天的山坞里,花儿盛开,游客们一边吟咏着诗词,一边欣赏着春天的美好风光。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色,展现了洞庭山四季如画的魅力。
尾联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拟泛一舟追范蠡,从来世味不关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不屑一顾和超然物外的境界。他认为,与其追逐世俗的欲望和名利,不如像范蠡一样,泛舟江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