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年仍换,诗来语更工。
音书恨不数,魂梦却相通。
草木春风后,关河夕照中。
飞鸿不可倩,此意付筠筒。
【注释】仲秉:人名。二首:指此诗为第一首,第二首。别后年仍换,诗来语更工。音书恨不数,魂梦却相通。草木春风后,关河夕照中。飞鸿不可倩,此意付筠筒。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仲秉的赠答之作。仲秉在《次韵仲秉见遗二首》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本诗则是作者的和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对仲秉的思念,后两句则是回应仲秉的赠答。
“别后年仍换,诗来语更工”。这两句是说,尽管时间流逝,但是每次收到仲秉寄来的信,诗人都会感到亲切和兴奋。因为仲秉的诗写得更加精湛了。这里使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表达诗人对仲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音书恨不数,魂梦却相通”。这两句是说,虽然诗人非常渴望能够收到仲秉的来信,但是却总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尽管如此,诗人的心中却始终与仲秉保持着联系。这是因为在诗人的心中,仲秉就像是一个灵魂一样的存在。
“草木春风后,关河夕照中”。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草木茂盛,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而夕阳西下,关山河川也显得分外美丽。这些景色都成为了诗人与仲秉之间的一种象征和代表。
“飞鸿不可倩,此意付筠筒”。这两句是说,尽管飞鸿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却不能像诗歌一样传达自己的心意。因此,诗人决定将自己的心意寄托在一根竹筒上,让它随着飞鸿传遍四方。这里的“飞鸿”和“筠筒”都是诗人用来象征和代表自己与仲秉之间情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