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杨柳浅于金,泽国馀寒春未深。
才见桃花能慰眼,便同踯躅每伤心。
琼枝璧月自惆怅,山色潮声无古今。
闲访阇黎倒戈地,正应汉德有讴吟。

【注释】

采石:《旧唐书》记载,公元617年(武德元年)李密攻克了唐朝的都城长安,立秦王李世民为帝。第二年,李靖率军收复长安,李密战败被杀,其子李瑗降李渊,改封为宋王。李渊为了稳定局势,在长安城南的龙首山上修建了一座行宫,取名“采石”。

泽国:指江水泛滥之地。泽,水聚集而成的低洼地。

踯躅:亦作“踯躅”,一种落叶灌木植物。又名木香花、木香,味苦,性温。主治风寒湿痹、气滞疼痛等症。

琼枝璧月:形容花木之美。

山色潮声:指山色和潮声。

阇黎:梵语译音,意为佛教中的和尚或僧侣。这里指僧人。

倒戈:指兵变。古代士兵作战时,把兵器放于背后称倒戈。这里借指政变。

汉德:指汉朝的德行,也暗含对唐朝的赞美。讴吟:歌颂。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在长安城南的龙首山修建了一座行宫,取名“采石”。这首诗便是诗人登临此宫时所作。

第一句写江头的杨柳,以浅绿之色比喻金,用色彩映衬出春天尚未到来的景象。这一句是说,虽然春寒尚浓,可是江边的杨柳已经嫩绿得仿佛比金子还要浅,显示出春天的气息正在渐渐到来。第二句写看到桃花便感到眼睛一亮,赏花之后又伤心欲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看到鲜艳的桃花时,就使人们的心情一扫而空,然而,一旦见到落花,便又令人感到悲伤。第三、四句写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又不禁想起了当年兵变的事。因为当年的兵变发生在龙首山脚下,如今登上龙首山远眺,自然使人想起往事。第五、六句写诗人在游览山水之间,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当年兵变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想到了自己曾经在兵变中扮演过的角色,所以不免产生伤感情绪。第七、八句写诗人来到龙首山脚下的寺院,看见僧人倒戈之事,想到当年兵变,不由得感叹汉德有歌谣之颂扬。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又不禁想起了当年兵变的事,同时也想到了自己曾经在兵变中扮演过的角色,所以不免产生伤感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