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丹青了无梦,香火因缘已成癖。
一堂风冷自分明,谁撮虚空强摹画。
蔬食鼎烹均一茹,笑取菅麻视缯帛。
风幡自作此分别,蛛挂一丝犹可惜。
大千元不一毫隔,何处往来劳辔策。
冥鸿远矣方控弦,一箸银丝好看客。
【注释】
次韵宋才夫:应和宋才夫的诗。麒麟丹青:指画麒麟的绘画作品。香火因缘:佛教语,指信徒与佛祖之间的缘分。不成癖:已经成癖了。堂风冷:指禅堂中清冷的氛围。撮:拾取。虚空:佛家称空间为空,这里指画中的物象。抟(duán)画:用线描摹。蔬食:素食。鼎烹:用鼎器烹制食物。均一茹:均匀地吃。菅麻:一种草本植物,用来喂牲畜或供食用。视缯帛:看待丝织品。风幡:风中的旗帜。蛛挂一丝:蜘蛛结网时留下的一根线。蛛:蜘蛛。一丝:一条线。大千:佛教语,指三千大千世界,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元:通“原”。不隔:不相阻隔。往来:来往于世。冥鸿:指隐遁的飞鸟。方控弦:正在拉弓。一箸银丝:指琴上弹奏的银色丝弦。银丝,即银筝上的弦,这里代指弹奏。看客:观看的人。
【译文】
麒麟丹青已经没有梦,虔诚的香客们已经迷恋其中。
禅堂里清冷如斯,谁又能像画师那样,将虚无的东西强加到画面上来?
素食清斋,烹煮在鼎器之中,食物一样样平等地品尝。
我笑取那些粗茶淡饭来对待精美的丝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风中的旗帜随风飘舞,如同画中的物象被风吹拂,让人无法分辨。
蛛网上悬挂着一根细丝,多么可惜!
大千世界中没有东西能够隔绝,哪里需要用马匹来来回回地奔波呢?
隐遁的飞鸟已经远去,只留下我在琴上弹奏,让客人欣赏这美妙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对一幅画的赞美和题跋。诗中通过描绘画中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全诗以画为题,从画入手,然后写到画外的生活、思想。
首联写画中麒麟丹青之梦。“香火因缘已成癖”,说明这幅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就像信仰佛教的人们一样。这里的“因缘”是指画中所展示的各种景象和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信仰和传说。这些因缘已经成为人们的癖好,也就是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以至于无法摆脱。
次联写画外的清冷氛围。“一堂风冷自分明”,描绘了禅堂中清冷的氛围,仿佛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中的清凉。这里的“堂风”可以理解为整个禅堂的氛围,而“自分明”则表明这种氛围是如此清晰,以至于可以轻易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第三联写画中的物象。“谁撮虚空强摹画”,这里的“虚空”可以理解为画中的空间,而“强摹”则表明画师们对于这种空间的理解和把握。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而是试图捕捉和表现这种空间的精髓。
接下来四句写画外的生活。“蔬食鼎烹均一茹”,描绘了素食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包括烹饪、品尝等。这里的“蔬食”可以理解为素菜或者素食,而“鼎烹”则表明了烹饪的方式和工具。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品味生活的滋味。
最后两句写画外的思想。“笑取菅麻视缯帛”,这里的“菅麻”可以理解为草本植物,而“缯帛”则是指丝织物。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物品。
这首诗通过对画中的景象和人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思考,即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