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足春事,晴日若相催。
屐齿穿沙稳,筇须碍竹回。
风光初转蕙,残雪欲欺梅。
自是经过少,柴门日日开。

幽栖足春事,晴日若相催。

屐齿穿沙稳,筇须碍竹回。

译文:

春天来了,隐居的生活也充实起来,晴朗的天气就像在催促我们。

我的鞋底已经踩出了深深的印记,稳定地踏在沙滩上;我拄着拐杖,却依然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

风光初转蕙,残雪欲欺梅。

自是经过少,柴门日日开。

注释:

  1. 幽栖:指隐居生活。
  2. 若:如同、好像。
  3. 屐齿:木制鞋底。
  4. 筇(qióng):竹杖。
  5. 蕙:香草名,比喻美好的东西。
  6. 残雪:冬天的积雪尚未融化。
  7. 自是:自然如此。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在春天来临之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变化。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幽栖足春事,晴日若相催。”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自己的隐居生活。这里的“足春事”,指的是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晴日若相催”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颔联“屐齿穿沙稳,筇须碍竹回。”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舒适和惬意。他的鞋子已经深深地陷入了沙子中,但仍然稳定地踏在沙滩上;他的拐杖虽然被竹子挡住了视线,但他依然能够自由自在地行走。这两句诗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由。
    颈联“风光初转蕙,残雪欲欺梅。”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这里的“初转蕙”,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开始弥漫开来,而“欲欺梅”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尾联“自是经过少,柴门日日开。”诗人总结了自己隐居生活的规律性,即每天都能享受到春天的美好。这里的“柴门日日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