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作醉乡贫户限,更逢诗匠恶穿裁。
王弘一酎何曾送,崔立千篇不住来。
枕上精神难托梦,床头卷轴易成堆。
贺兰溪上如归去,省得衰翁合勺才。
【注释】
1.缄题:题诗。
2.尚多:还多。
3.酬:答。
4.因:因此。
5.短律:短小的律诗,即七言律诗。
6.王弘一:指王勃。唐代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初唐四杰”。
7.崔立千篇:指崔护的《长恨歌》。
8.枕上精神难托梦:形容人困倦时难以入睡。
9.床头卷轴易成堆:形容人读书入迷。
10.贺兰溪上:贺兰山上的溪水。
11.省得衰翁合勺才:指自己能够用勺子舀出酒来。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作者在收到友人寄来的七言律诗后写下此答。
首联:“已作醉乡贫户限,更逢诗匠恶穿裁。”意思是说,我已经是贫寒的酒徒,又遇到一位善于写诗的巧手诗人。这里的“穿裁”是说诗人擅长剪裁诗歌,把好的诗句摘取下来再加以修饰。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激,因为朋友不仅送来了佳作,还巧妙地进行了润色和加工。
颔联:“王弘一酎何曾送,崔立千篇不住来。”“王弘一”指的是王勃;“崔立”指的是崔颢。这里用典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诗人的敬仰之情。王勃和崔颢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才华横溢,作品丰富,因此被称为“二李”。这句诗中的“何曾送”、“不住来”则形象地描述了两位诗人的作品源源不断,如同泉水般涌出。
颈联:“枕上精神难托梦,床头卷轴易成堆。”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喜爱和痴迷。他虽然困倦难眠,但仍然放不下手中的书籍;而他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堆积如山。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爱书如命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
尾联:“贺兰溪上如归去,省得衰翁合勺才。”这句诗以“贺兰溪上”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古人一样,过上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烦恼。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贺兰溪上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像古代的贤人一样,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酬答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朋友诗歌的赞赏和对知识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