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行尽到江南,野渡风高送晚帆。
五五长亭莫回首,向来穷泪已盈衫。

过虎林渡

淮南行尽到江南,野渡风高送晚帆。

五五长亭莫回首,向来穷泪已盈衫。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淮南行尽到江南”:描述了旅行者从淮南地区到达江南地区的全过程。这里的“淮南”和“江南”代表了中国地理的两个主要区域,分别指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和以南的江南地区。
  2. “野渡风高送晚帆”:描述了傍晚时分,在野外渡过河,风高浪急,晚帆被风吹送的情景。这里的“野渡”和“晚帆”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自然景观。
  3. “五五长亭莫回首”: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第一个驿站——五五长亭(大约50公里)时的心情。这里提到的“长亭”,通常为古代驿站的标志,是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停留的地方,也是他们抒发感慨、表达情感的地方。”莫回首”则表明诗人不愿回顾过去,可能是由于对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或对过去经历的反思。
  4. “向来穷泪已盈衫”:描述了诗人因为过去的困苦或不幸而感到悲伤,眼泪已经湿润了衣裳。这里的“穷泪”可能指的是因贫困、失意或其他不幸事件而流下的泪水。

作品赏析

  1.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朴素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独旅人的形象,并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内心的挣扎。
  2. 情感深度:诗歌不仅展示了旅途的物理过程,也深入挖掘了旅行者的内心世界。从“穷泪盈衫”可以看出,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物理动作,更是在表达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波动。
  3. 文化意义:作为宋代诗人吕南公的作品,《过虎林渡》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结语

  1. 《过虎林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是诗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丰富的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