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芰红蕖照眼新,池塘风软起青蘋。
远山碧映重林暮,委径香传别洞春。
五月独为长道客,沧浪自有濯缨人。
谁知雅意在丘壑,惭对箕嵩愧路尘。

过阎氏桥亭

绿芰红蕖照眼新,池塘风软起青蘋。

远山碧映重林暮,委径香传别洞春。

五月独为长道客,沧浪自有濯缨人。

谁知雅意在丘壑,惭对箕嵩愧路尘。

注释:过阎氏桥亭:经过阎氏桥亭。阎氏桥,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禹县西南。池亭,池边亭子。

绿芰红蕖照眼新,池塘风软起青蘋。

远山碧映重林暮,委径香传别洞春。

五月独为长道客,沧浪自有濯缨人。

谁知雅意在丘壑,惭对箕嵩愧路尘。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经过阎氏桥亭时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名利的淡泊之情。

首联“绿芰红蕖照眼新,池塘风软起青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绿色的荷叶和红色的荷花映入眼帘,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池塘边的风吹拂着水面,掀起了一片片的青萍。这两句诗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动静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颔联“远山碧映重林暮,委径香传别洞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美景。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重重叠叠的树林在暮色中显得更加幽深;而小路上的花香却从另一个方向传来,给人一种别致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空间的变换和声音的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而生动。

颈联“五月独为长道客,沧浪自有濯缨人。”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自比为一个行走在长路上的游客,而沧浪(即沧江)却是他的洗刷名利的工具。这句诗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喜爱。

尾联“谁知雅意在丘壑,惭对箕嵩愧路尘。”则是诗人的感慨与反思。他感叹自己的志向并不在于追求名利,而是在于欣赏自然之美;同时,他也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惭愧,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在道路上奔波的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