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张王不知春,帝恐莺花太断魂。
东岸红霞西岸绿,却将景色为平分。

《西兴道中二首》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一首古诗,全诗如下所示:

桑麻张王不知春,帝恐莺花太断魂。    
东岸红霞西岸绿,却将景色为平分。    

诗句释义

  1. 桑麻张王不知春
  • 桑麻张王:这里可能指的是农田中的农事活动,如种植桑树和棉花等,张王是指农民或农业劳动者。
  • 不知春:表示人们没有察觉到春天的到来,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冬季或其他季节的影响。
  1. 帝恐莺花太断魂
  • 莺花:通常指春天里鸟语花香的景象,莺是黄鹂的别称。
  • 太断魂:意指春天的景象让人感到悲伤或寂寞,仿佛失去了生命的灵魂。
  1. 东岸红霞西岸绿
  • 红霞西岸绿:分别描绘了两个不同地理位置的颜色变化,红霞代表东边的日出,绿色代表西边的田野。
  • 东岸红霞西岸绿:形象地描绘了东西两岸不同的自然景观,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
  1. 却将景色为平分
  • 却将景色为平分:诗人在这里巧妙地用“平分”一词来形容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色被均匀地分配到整个旅程中,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 景物:指旅途中遇到的各种自然美景,如山川、湖泊、树木等。
  • 平分:比喻这些景色在旅途中均匀出现,不偏不倚。

译文

在西兴道中,我看到了田野上忙碌的农民,他们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皇帝恐怕莺啼和花朵盛开的景象会让游子们感到心碎和哀愁。东岸是红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它们把景色平均地分配给整个旅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一种哲理,即自然界的美景和人的情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