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陌穹庐青匝地,垂杨步幛绿藏桥。
无端惊耳西江涨,十里雄声学海潮。
【注释】自西县:即今陕西凤翔县。趋南郑:向西南方向奔赴南郑。自汉中府治所在,在今陕西汉中市。道中杂咏三首:指杜甫在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
矮陌:窄路。穹庐,蒙古包。青匝地:青草布满大地。垂杨:柳树。步幛:长条形的帷幕。绿藏桥:绿色的长条状的帘幕遮映着桥身。
无端:无缘无故。惊耳:使耳朵感到吃惊。西江:渭水。涨:上涨。十里雄声学海潮:像大海波涛的声音,一浪接一浪。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赴南郑途中所作的组诗中的第三首。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情景交融,生动自然。
开头两句“矮陌穹庐清匝地,垂杨步障绿藏桥”,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看到一片青草铺地的景象,看到一排排杨柳掩映着一座座桥梁。这里,诗人没有用浓墨重笔描写景物,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将景物写得淡雅素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感受。
后两句“无端惊耳西江涨,十里雄声学海潮”,则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听到江水暴涨的惊叫声和远处传来的阵阵波涛声而引发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战乱不断、国事艰难的深切忧虑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质朴,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