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兵戈静,全淮版籍归。
红缫蚕茧大,紫擘蟹螯肥。
柳港添生色,榆关閟杀机。
君王新御殿,莫使谏书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等,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手法的理解来分析概括诗中的重要信息。
第一句:渤海兵戈静。意思是说自从庆历四年(1044年)夏四月,范仲淹发动“庆历新政”,实行“改革旧政”以来,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终于使契丹兵败于高粱河(今北京永定门外),辽军撤退,边境得以安宁。这两句是说战争平息,国家太平。
第二句:全淮版籍归。意思是说经过三年的抗战,中原地区的人民也从金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里指的是淮上地区人民的胜利。这两句是说战争结束,人们安居乐业。
第三句:红缫蚕茧大,紫擘蟹螯肥。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后,百姓生活富裕,丰收的年景到来,农民家养的蚕茧大而多,池塘中捉到的螃蟹肥大鲜美。这两句是说战争结束后,百姓生活富裕。
第四句:柳港添生色。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后,柳树港增添了生气。柳港即汴河沿岸的港口,汴水自开封流至洛阳,在洛阳东边汇合黄河。这两句是说战争结束后,汴河两岸生机勃勃。
第五句:榆关閟杀机。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后,朝廷的危机暂时消除了。榆关,又称榆林关,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这两句是说战争结束后,朝廷的危机解除了。
第六句:君王新御殿。意思是说皇帝在新的殿堂里办公理朝事,这是说朝廷恢复了正常。这两句是说朝廷重新恢复了正常秩序。
尾联:莫使谏书稀。意思是说千万不要让奏章和上书减少,这是说不要懈怠。这两句是说不要让懈怠的情绪滋生蔓延。
【答案】
译文:自从庆历年间(公元1044—1048)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以来,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终于使契丹兵败于高粱河(今北京永定门外),辽军撤退,边境得以安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国家太平。经过三年的抗战,中原地区的人民也从金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里指的是淮上地区人民的胜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结束,人们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裕,丰收的年景到来,农民家养的蚕茧大而多,池塘中捉到的螃蟹肥大鲜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后,百姓生活富裕。战争结束后,汴河两岸生机勃勃,柳港增添生气。榆关解除了威胁朝廷的危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战争结束后,朝廷的危机解除了。朝廷恢复了正常秩序。千万不要让懈怠的情绪滋生蔓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让懈怠的情绪滋生蔓延。
赏析:
此为庆历四年(1044)四月,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以强敌压境,他毅然率部勤王,并力主抗敌,因而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诬陷范仲淹“沮格诏命”、“专务聚敛”。当时宰相富弼、文彦博等人虽欲救之,但因朝议已定,只得附会成议,贬责他出知邓州。于是范仲淹便离开了长安幕府。这首诗是他在出知邓州途中所作,反映了作者对于国事的忧心忡忡以及对于时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