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桑五亩育鸡豚,器用匏尊老瓦盆。
旧礼诸儒都坏尽,西家却有典型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郫县的桑蚕、家禽家畜等物,来表达诗人对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不满。首联“树桑五亩育鸡豚”,点出主题,说明诗人在郫县种桑养蚕,饲养鸡豚。桑蚕和鸡豚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项目,也是农民生活的基本来源。因此诗人首先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描写。颔联“器用匏尊老瓦盆”,则写诗人生活的简朴。诗人在郫县种桑养蚕,饲养鸡豚,所用的器具只有匏尊(一种陶制的饮酒器皿)和老瓦盆。这两句与首联相呼应,表明作者虽生活俭朴,但并不因此而感到贫苦。

颈联“旧礼诸儒都坏尽,西家却有典型存”,是诗人议论的重点。诗人指出:“旧礼”是指儒家经典中的礼教制度,而“诸儒”则是指当时的一些士大夫。他们按照这些礼教制度行事,但却将之破坏了。“典型”指的是礼教制度中的典范和榜样。诗人认为,那些被破坏的礼制并没有消失,反而在西邻得到了保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当时礼学衰微、礼崩乐坏的批判。

尾联“此理昭然可鉴戒,无为空作太仓鼠”,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对郫县桑蚕、鸡豚以及礼学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礼教制度虽然已经被破坏了,但它的道理却是明白的,可以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因此我们不应该像那些空谈礼教而不付诸实践的人那样,白白地浪费自己的精力。最后两句“此理昭然可鉴戒,无为空作太仓鼠”,意思是说,我们应当吸取教训,不要做那种只会空谈而不会实践的人。这里借用了古代寓言故事“太仓鼠”来形容那些只会空谈而不会实践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