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佳致在篮舆,子以名亭德不孤。
异代颇能同臭味,休年犹得见规模。
挂檐明月聊堪问,入坐清风不待呼。
我欲典衣供一斗,兴来能赋百篇无。
【题祖道篮舆亭】
渊明佳致在篮舆,子以名亭德不孤。 异代颇能同臭味,休年犹得见规模。
挂檐明月聊堪问,入坐清风不待呼。 我欲典衣供一斗,兴来能赋百篇无。
注释:
渊明佳致在篮舆,渊明即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篮舆,古代的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这里指的是诗人自比为陶渊明,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子以名亭德不孤,子指作者自己。名亭,指的是这个以陶渊明命名的亭子。德不孤,意即名声不会孤单。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与陶渊明有时代之差,但依然可以与陶渊明相媲美,名声不会孤单。
异代颇能同臭味,异代,不同的时代。臭味,比喻志趣和情趣。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与陶渊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仍然能够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体现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深深敬意和认同。
休年犹得见规模,休年,指晚年。规模,比喻风格和气派。表达了作者虽然已经年迈,但仍能够欣赏到陶渊明的风范和气派,这体现了作者对陶渊明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挂檐明月聊堪问,挂檐,指的是挂在屋檐上的月亮。明月,指明亮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赏月时,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不禁问道:这样的美景是不是也像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那样美好呢?
入坐清风不待呼,入坐,指进入亭内坐下。清风,指凉爽的风。表达了作者在亭内坐下后,感受到了阵阵清风拂面而来,仿佛是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清风一样令人心旷神怡。
我欲典衣供一斗,典衣,指典当衣物以换取钱财。供,指供给、提供。一斗,指一种容量单位。表达了作者想要用典当衣物换来的钱来购买酒,用来解闷消愁。
兴来能赋百篇无,兴来,指兴致来了的时候。赋,指写作、作诗。百篇无,指写诗作赋的数量之多。表达了作者在兴致来了的时候,能够创作出上百篇的作品而无需担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祖道篮舆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陶渊明与自己的特点和追求,展现了两人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诗歌的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作品的热爱和对历史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