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醅初熟鹅儿色,金橘方包弹子新。
寄与乡朋供一醉,捧觞应笑独醒人。
新酒金橘寄李德升
稻醅初熟鹅儿色,金橘方包弹子新。
寄与乡朋供一醉,捧觞应笑独醒人。
注释:
- 稻醅初熟鹅儿色:稻米酿制的酒刚熟的时候像鹅蛋一样黄澄澄的。
- 金橘方包弹子新:用橘子包裹的金橘刚刚采摘下来,非常新鲜。
- 寄与乡朋供一醉:把新酒和金橘寄给远方的朋友,让他们一起享受美酒和美食的快乐。
- 捧觞应笑独醒人:举起酒杯,对着那些独自清醒的人笑着。
稻醅初熟鹅儿色,金橘方包弹子新。
寄与乡朋供一醉,捧觞应笑独醒人。
新酒金橘寄李德升
稻醅初熟鹅儿色,金橘方包弹子新。
寄与乡朋供一醉,捧觞应笑独醒人。
注释:
偷入锦囊中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偷入锦囊中的作者是:吕颐浩。 偷入锦囊中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偷入锦囊中的释义是:偷入锦囊中:比喻巧妙地融入或暗藏某种技艺或智慧。 偷入锦囊中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偷入锦囊中的拼音读音是:tōu rù jǐn náng zhōng。 偷入锦囊中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9句。 偷入锦囊中的上半句是:莫怪作诗手。
莫怪作诗手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莫怪作诗手的作者是:吕颐浩。 莫怪作诗手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莫怪作诗手的释义是:莫怪作诗手:不要怪我写诗的手法。 莫怪作诗手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莫怪作诗手的拼音读音是:mò guài zuò shī shǒu。 莫怪作诗手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8句。 莫怪作诗手的上半句是:扣角起雷同。
扣角起雷同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扣角起雷同的作者是:吕颐浩。 扣角起雷同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扣角起雷同的释义是:扣角起雷同:指用角触地,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形容声音宏大,如同雷鸣。 扣角起雷同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扣角起雷同的拼音读音是:kòu jiǎo qǐ léi tóng。 扣角起雷同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7句。
不入千群万队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不入千群万队的作者是:吕颐浩。 不入千群万队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入千群万队的释义是:不随众人,独自前行。 不入千群万队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入千群万队的拼音读音是:bù rù qiān qún wàn duì。 不入千群万队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6句。 不入千群万队的上半句是:那用牧童鞭索。
那用牧童鞭索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那用牧童鞭索的作者是:吕颐浩。 那用牧童鞭索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那用牧童鞭索的释义是:那用牧童鞭索:指用牧童的鞭子来驱赶或控制。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用牧童的方式或手段来管理或引导。 那用牧童鞭索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那用牧童鞭索的拼音读音是:nà yòng mù tóng biān suǒ。 那用牧童鞭索是《水调歌头
凭谁细与问元工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凭谁细与问元工的作者是:吕颐浩。 凭谁细与问元工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凭谁细与问元工的释义是:不知谁会仔细询问石牛的奥秘。 凭谁细与问元工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凭谁细与问元工的拼音读音是:píng shuí xì yǔ wèn yuán gōng。 凭谁细与问元工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4句。
些儿造化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些儿造化的作者是:吕颐浩。 些儿造化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些儿造化的释义是:些儿造化:细微的造化之力,指天地间细微的自然规律和变化。 些儿造化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些儿造化的拼音读音是:xiē ér zào huà。 些儿造化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3句。 些儿造化的上半句是:写难穷。 些儿造化的下半句是
写难穷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写难穷的作者是:吕颐浩。 写难穷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写难穷的释义是:写难穷:难以用言语文字完全表达,形容事物美好到无法用语言充分描绘的程度。 写难穷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写难穷的拼音读音是:xiě nán qióng。 写难穷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2句。 写难穷的上半句是:戴生笔。 写难穷的下半句是:些儿造化
戴生笔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戴生笔的作者是:吕颐浩。 戴生笔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戴生笔的释义是:戴生笔:指戴生的笔,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戴生的书法作品,或者是诗人戴生用来书写这首诗的笔。在这里,“戴生”可能是指诗人本人,而“笔”则泛指书写工具,也寓意着诗人的文采和才华。 戴生笔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戴生笔的拼音读音是:dài shēng bǐ。
沩山颂出自《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沩山颂的作者是:吕颐浩。 沩山颂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沩山颂的释义是:沩山颂:赞美沩山(湖南宁乡县西南的沩山)的诗篇。 沩山颂是宋代诗人吕颐浩的作品,风格是:词。 沩山颂的拼音读音是:wéi shān sòng。 沩山颂是《水调歌头 · 紫微观石牛》的第10句。 沩山颂的上半句是:蟾影淡朦胧。 沩山颂的下半句是:戴生笔。 沩山颂的全句是
【注释】 《寄刘圣可杨如晦贾习之三首》是一首五言绝句。 北山逋客:指晋人孙登,他曾隐居于剡县的剡溪北山中,自号“许由”。他常在岩石上读书,弹琴咏诗,不与世俗往来。《世说新语·排调》中说他“每有美服,常叹曰:‘安期、东阳,佛图南座。’” 西塞:今浙江长兴以西的一带。 草堂:指杜甫的茅屋,位于四川夔州西郊。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赏析: 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北山逋客今何在
寄刘圣可杨如晦贾习之三首 霜汀野岸清宵月,偏照蓬窗不寐人。 遥想塞垣千里共,可怜名宦阻相亲。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霜汀野岸清宵月,偏照蓬窗不寐人。” - 注释:在霜冻的河岸边,清夜的月亮洒落,独自照在简陋的窗户上,导致诗人无法入睡。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独坐寒夜中的环境,通过“霜汀野岸”、“清宵月”等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 - 诗句二:“遥想塞垣千里共
寄刘圣可杨如晦贾习之三首 清晖堂下夜相从,崔桥古迹话往昔。 别后不知几日期,却来桥上系扁舟。 注释:在清晖堂下共同度过的夜晚,听说崔桥自古就有游历的传说。分别后不知道还有多少日子可以重逢,却在桥上系上了小船准备回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诗中通过描绘清晖堂下的夜晚、崔桥的古迹等景象,展现了两人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同时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扁舟深入水云乡”,扁舟即小船,深入水云乡,指船行到深水中,好似进入了云雾之中。“浩渺浑疑带远江”,浩渺浑疑是说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好像一条大江横贯在天空和水面之间。 “蓼岸阻风还度日,夕阳依约照篷窗。”蓼是一种香草,这里指蓼花盛开的岸边。“阻风”就是船被风吹着不能向前行驶,只能逆水而行
注释 谁家方响闻莺声,恰似年时在帝京。——谁家的铜锣能听到春天里黄莺的鸣叫声?这声音好像就在京城里。 宝马金鞍芳草路,却教潘鬓二毛生。——骑着宝马,驾着金装饰的马鞍,走在芳草如茵的路上,却让头发白了,胡须也变白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所作。诗中以“年时”二字起兴,写自己耳闻莺啼,心忆往昔,不禁黯然神伤。“谁家方响”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上句,引出下文
【注释】 梦室:梦中之室,诗人梦中所居。 丹心忧国梦魂间,只恐清霄亦未闲:忠心报国的志向在睡梦中仍然萦绕于心头,惟恐天高气爽的清宵也不得安宁。 枕上几回游魏阙,觉来聊且看闽山:梦中多次飞临朝廷(魏阙),醒来却只好暂且观赏闽地(福建)的山峦。 赏析: 此诗为梦游之作,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无奈之情。 首句“丹心忧国梦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