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作孤姑恐未讹,寄名栎社不争多。
但云龙女来行水,免使牛郎暗渡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小孤庙: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西南的小孤山上。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城西北32.5公里处鄱阳湖中,形如半岛,长80米,宽40米,面积2平方公里。山上有庙宇数座,为纪念古仙人张果而建。孤峰耸立,孤立江天,形似巨笔横卧,故名小孤山;又因其山体突兀,犹如一位白发老翁独立水中,故又称“白公”。孤山之巅有小孤庙,又名孤山寺。相传是汉代方士费长房修炼成仙的地方,后人遂以孤山作为仙人之墓,并建庙祭祀。宋元以后,小孤山成为文人骚客游览吟诗的地方。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有题咏之作。

寄名栎社不争多:寄名于栎社,并不争多。栎社,地名,在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曰:“(蒙)城西二十里有栎社。”《太平寰宇记》载,“蒙城西二里,有栎社山,一名栎社坛,俗谓之社山。”“栎社坛”即今蒙城县境内的“石家集”,是一处古代的祭土神之所。

【答案】

小孤庙

唤作孤姑恐未讹,

寄名栎社不争多。

但云龙女来行水,

免使牛郎暗渡河。

译文:

把小孤山称为孤姑恐怕还是不对的,因为那里寄名栎社的人并不很多。传说那里住着一位姓林的龙女。她曾在这里游玩过。所以诗人写道:“只恐当时传讹误,

寄名栎社竟多贤。”其实,那地方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寄托自己的姓名。诗人接着写道:“寄名栎社不争多,

却有龙宫避世人。”诗人说那些寄名栎社的人并没有很多。但是,当年那位姓林的龙女曾在小孤山游玩过,并且留下了美丽的传说。所以诗人又说:“寄名栎社不争多,

却有龙宫避世人。”既然有那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那么人们就没有必要再去别的地方寄名求仙了。诗人最后写道:“只恐当时传讹误,

寄名栎社竟多贤。”诗人担心的是当时传讹失误。如果真有那么多人去寄名栎社的话,那就太可惜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