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陂龙去已千年,每见遗孙出是间。
未遇严霜怀节久,因生平地立身难。
长崖气润云藏角,暗谷丛深雾养斑。
春晚向空重箨尽,却惊高意不能攀。

【注释】

和人笋诗: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竹笋自喻。竹笋是春天生长的嫩芽,诗人用“笋”字来比喻人的青春年华;“人笋诗”即咏人的诗。葛陂:山名,在今河南汝阳县西。龙去已千年:传说古代有条龙曾栖息于这葛陂山上。遗孙:指后人的子孙。因:因为、由于。平生地:一生的处所,这里指生身之地。长崖:高峻的山崖。气润云藏角:云雾弥漫,遮掩山崖的尖峰。暗谷丛深雾养斑:深谷里雾气浓密,滋养了竹笋上的斑点。春向空:春天来临,天空空旷。重箨尽:竹笋长大,层层笋皮都长满了。却惊:却感到惊讶。高意:高远的志向。攀:向上爬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咏竹笋而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开头四句,从时间上说,是从过去到现在;从空间上说,是从高处到低处。首句中的“葛陂”、“龙去”二语,既点明地点,又暗示历史久远。第二句中的“遗孙”,是指后代的人,也暗喻自己的子孙。第三句中的“严霜”和末句中的“高意”,都是作者自比。“严霜”象征严峻的现实环境,作者虽怀节守志,但现实环境却使他难以施展抱负,因而他感到痛苦和失望;“高意”则表明他有着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但受到现实的压抑,使他无法实现。

前两句是第一段,后两句是第二段。前四句是总写,后四句是分写。前四句是全诗的总纲。后四句则是对前四句具体化、深化。首联写葛陂山上的古龙已经消失一千年了,但每见到后来的人出世,就知道又有新的一代要接替前一代。次联进一步写这些新人虽然也有高尚的品德,但由于他们没有机会遇到严峻的考验,因此他们的志趣不能得以施展。三联写高山险峰,云雾缭绕,山崖陡峻,山谷幽深,这些都是自然界中令人惊叹不已的地方。但是在这险峻的环境中,竹笋依然顽强地生长着,显示出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最后两句写竹笋刚刚长成,但还没有来得及向上爬,就已被春风吹走了。这一联与上联的第四句遥相呼应,同时,也是对全篇主题的一种深化和升华,它使全诗的主题得到突出的表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