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寺峙若鼎,四山合如环。
偷携野人杖,默叩禅翁关。
草树冬不老,云烟秋更闲。
飘飘物外兴,又逐归禽还。

【注】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三寺峙若鼎,四山合如环。

偷携野人杖,默叩禅翁关。

草树冬不老,云烟秋更闲。

飘飘物外兴,又逐归禽还。

注释:①三寺:指云门山上的南明寺、灵隐寺、法相寺。②鼎:古代烹饪用具,这里比喻云门山。③四山:指云门山上的天竺、韬光两寺所在的四座山峰。④“偷携”句:指诗人偷偷地携带着一位野人的拐杖,在深山中行走。⑤禅翁关:禅宗僧人修行的地方,这里借指云门山。⑥草树:指云门山上的草木。⑦物外:指超脱世俗的境界。⑧归禽:归家的鸟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了云门山之后留下的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以精炼而富有概括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云门山雄伟奇丽的自然风光图,并抒发了自己的游兴和归思。

首联描写了云门山三座寺庙巍峨耸立,宛如鼎足之形。接着写四周的群山环绕,如同环抱。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云门山的地势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游历时的所见所感。他悄悄地带着一个野人用的拐杖,默默地敲着禅师的门。这个动作表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向往。颈联继续描绘了云门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草树在冬天依然繁茂,云烟在秋天更加悠闲。这一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顺其自然,不受外界干扰。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他想象自己像一只归巢的鸟儿一样回到了家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深深眷恋,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地描绘出了云门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宁静、祥和、自由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