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塞北遍曾游,一饭何方不可留。
快箸旧尝便蛮耳,垂涎安得饫饘头。
【注释】
江南塞北遍曾游:指诗人足迹遍及江南塞北,到处都曾经游览。遍:全部。
一饭何方不可留:指在何处都可以找到吃饭的地方,比喻处处都有生活来源。何方:什么地方。可:可以。
快箸旧尝便蛮耳:意思是说,我过去常常用筷子快速夹取饭菜,这已成为习惯,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了。旧尝:过去经常做某事。快箸:迅速的筷子。便:成为。蛮耳:指少数民族地区,即塞外。
垂涎安得饫饘(zhòu)头:意思是说我怎么能满足口福呢?垂涎:形容馋涎欲滴的样子。饫(yù):满。饘头:稀饭的上半部。
【译文】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闲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
江南塞北我都游遍了,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饭食。
以前常常用筷子快速夹取饭菜,现在已成了一种习惯。
塞外的饭菜我早就想尝尝了,怎么能够只吃稀饭而不吃干粮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己漫游南北,饱尝各地风味的诗。全诗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江南塞北遍曾游,一饭何方不可留”,表明诗人足迹遍及全国,无处不有他的踪影。这里“江南”与“塞北”是相对而言的,泛指南北各地。“遍曾游”,表示游历的范围很广,也说明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诗人从少年时代起就游遍了江南塞北,所以当他看到到处都有吃饭的地方时,自然会产生“一饭何方不可留”的感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接着诗人写到他过去常常用筷子快速夹取饭菜,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这里的“旧尝”是指过去经常做某事,而“便”则意味着成了习惯。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过去的习惯,表达了他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垂涎安得饫饘头,岂可空为口腹谋。”是诗人对于塞外饭菜的渴望和期待。诗人想象着自己站在塞外,望着远方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他希望能够品尝到塞外的特色美食,享受那独特的口感和滋味。然而,他也清楚自己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口腹之欲,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家乡文化的怀念和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