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蔽日昏风发,鹅毛大片舞空阔。
阴崖冰压木枝折,一鸟不飞人足绝。
山翁口掉肩拥褐,斫竹撑茅劳架结。
堂成不用巧丹涅,却画东坡四山雪。
群石崭崭争皎洁,门外堂间两清洌。
万境一心同莹彻,石床云生湿肌发。
布被飕飕冷于铁,半夜哀猿叫山月。
山翁高哦响修越,不道妻啼忧米竭。
世事薰膏付灰灭,长安高门奔请谒。
赤日炙背沙埋辙,仆夫汗流马吐舌。
三谒不逢腹欲爇,怒气恐成疽毒裂。
狂走不须求扇暍,此堂一登能濯热。

这首诗是苏轼为友人子瞻(苏辙)所建的雪堂而作,全诗共八十二句,每句七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1. 愁云蔽日昏风发,鹅毛大片舞空阔
    愁云密布遮蔽了天空,狂风怒号吹散了鹅毛大雪,它们在空中飞舞,显得格外广阔。

  2. 阴崖冰压木枝折,一鸟不飞人足绝
    阴沉的山崖上冰层厚重,树枝被压弯折断,一只鸟儿也因寒冷无法飞翔,连人的脚步也被断绝。

  3. 山翁口掉肩拥褐,斫竹撑茅劳架结
    山中的老翁口中喃喃念道,他肩上扛着粗布衣服,正在用竹子和茅草搭建房屋,辛苦地搭建着简陋的栖身之所。

  4. 堂成不用巧丹涅,却画东坡四山雪
    雪堂建成之后,不必用珍贵的染料涂抹墙壁。反而在墙上绘制了东坡四山的雪景。

  5. 群石崭崭争皎洁,门外堂间两清洌
    门前和堂间的石头都显得晶莹剔透,显得十分清洁明亮。

  6. 万境一心同莹彻,石床云生湿肌发
    整个世界都在这一片清澈透明中融为一体,石床上生长的云彩仿佛触手可及,让人感到湿润和清凉。

  7. 布被飕飕冷于铁,半夜哀猿叫山月
    薄薄的被子在夜里被风吹得发出飕飕的声音,仿佛比铁还要冷。深夜里,哀伤的猿猴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月亮也被惊醒了。

8-10. 山翁高哦响修越,不道妻啼忧米竭
山中的老者高声吟唱,声音悠扬动听,似乎在述说着远方的故事。他的妻子担心家里的食物耗尽,却不知道丈夫正在吟诵这些美好的声音。

  1. 世事薰膏付灰灭,长安高门奔请谒
    世间的一切都被熏染上了尘埃,变得黯淡无光。那些高贵的门第纷纷奔走,只为求取一个职位或官职。

  2. 赤日炙背沙埋辙,仆夫汗流马吐舌
    烈日下的道路如同被火焰炙烤,尘土飞扬覆盖了车轮的痕迹。仆人和马儿都热得汗水直流,马儿甚至张开口喘气。

  3. 三谒不逢腹欲爇,怒气恐成疽毒裂
    三次拜访都不遇到主人,心中充满愤怒。这种怒火如果不及时化解,可能会引发疾病。

  4. 狂走不须求扇暍,此堂一登能濯热
    无需借助扇子驱赶暑气,一旦登上这座凉亭就能消解炎热。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子的深情寄语,表达了他对雪堂的喜爱、赞赏以及对雪堂主人的祝愿。通过描绘雪堂周围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认识与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