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生高价传两都,刘子骨相真丈夫。
呼儿当轩试一展,噱噱指点相惊呼。
此应前日坐头客,何乃不语严襟裾。
胸中豪气不可状,但见粉墨无纡馀。
虎头食肉亦天赋,尺面封侯宜不诬。
须知中令有真相,忽效香山悲故吾。
凌烟功臣易磨灭,贞观学士犹传模。
当时人物不易得,曾看风神有此无。
【注释】
观:观看。
刘孝嗣:南朝宋人,字休文。善书法,曾为梁武帝所赏,并被梁武帝称为“骨相真丈夫”。
轩:古代厅堂的窗子。
噱噱:笑声。指笑声中流露出的对刘孝嗣相貌和风度的喜爱。
坐头客:坐在最前面的客人。
严襟裾(jī juān):形容态度端庄严肃。襟裾:衣襟和衣服的边缘部分。
纡馀:曲折回旋的样子。
虎头:指颜真卿,字清臣,唐代著名书法家,以书法遒劲有力而著称。此处泛指书法好的人。
食肉:指吃饭。
天赋:天生的才能。
尺面封侯:指封侯拜将,得志于世。
中令:中书省长官之简称,相当于宰相。
香山:指白居易。他曾任翰林学士,后因事得罪被贬。此处指诗人自己。
凌烟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建凌烟阁,把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在阁上,以示表彰。
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
学士:指学士院的学士们。当时有一批学者常在宫中讲学、议政,称为“学士”或“侍读”。
当时:指唐朝贞观时期。
人物:指当时的才俊之士。
风神:指风采神情。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是作者在看到好友刘孝嗣的画像后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中赞美了朋友的气宇不凡,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感慨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刘孝嗣的气宇和神态,第二段描写友人的书法造诣,第三段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之情。
首句“程生高价传两都”,是说程生用高价将刘孝嗣的画像从首都带到其他地方去展览,说明画家与刘孝嗣的关系非同寻常。
“刘子骨相真丈夫”,是说刘孝嗣骨相端正,气概非凡,堪比男子汉大丈夫。
“呼儿当轩试一展”,意思是让儿子站在厅堂的窗户前展示一下。
“噱噱指点相惊呼”,意思是大家指着刘孝嗣的肖像发笑并相互叫嚷,因为大家觉得他的相貌和神态非常滑稽可笑。
“此应前日坐头客”,意思是这幅画应该就是以前那位坐在最前面的客人所创作的。
第四句是说:“何乃不语严襟裾。”意思为为什么那位端庄严肃的人不说话呢?这里的“襟裾”指的是衣冠,意即衣着打扮。这句话可能是在讽刺那些不善于言辞的人,他们虽然端庄严肃,但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第五句“胸中豪气不可状”,意思是说他的胸中充满了豪迈之气,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出来。
第六句“但见粉墨无纡馀”,意思是只见到他的脸上只有粉和墨的痕迹,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他的相貌非常朴素、简单,没有任何装饰或修饰。
第七句“虎头食肉亦天赋”,意思是说就像颜真卿一样,天生就擅长吃肉,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第八句“尺面封侯宜不诬”,意思是说像尺子一样的面容,封侯拜将,是不应该被欺骗的。这句是对刘孝嗣的赞赏之词,认为他的相貌非常英俊,如同尺子一般的端庄严肃,应该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第九句“须知中令有真相”,意思是要知道中书省长官有真正的本领,不会虚有其表。这里可能是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一种批评和讽刺,认为有些官员只是外表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第十句“忽效香山悲故吾”,意思是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的遭遇,悲伤地感叹自己的命运如此多舛。这里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事情,或者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意。
这首诗是程生的一首题画诗,通过对刘孝嗣的肖像进行赞美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之情和自己的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充满了诗意,让人读来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