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霜浓九月寒,驼裘破晓上征鞍。
也知骨相非麟凤,惭愧州人向掌看。

注释:

邢台:邢台,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邢台。

北地:指的是北方地区,这里指代的是邢台附近的地区。

霜浓九月寒:九月,是农历的八月或九月,这个时候正值秋季,气温较低,所以用“浓霜”来形容天气。

驼裘破晓上征鞍:驼裘,是指骆驼皮做的衣物,破晓,是指天刚亮的时候。上征鞍,是指上马准备出征。

也知骨相非麟凤:也,表示转折,意思是我也知道这个人的骨骼与众不同,不像普通的麒麟凤凰(传说中的吉祥之物)。

骨相非麟凤:骨相,是指人的骨骼和面相;非,表示否定;麟凤,是传说中象征祥瑞的神兽。

惭愧州人向掌看:惭愧,表示歉意,州人,是指当地的居民;向掌看,是指当地人喜欢用手指去指点别人的骨头和面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在秋天出征时的感慨之作。诗人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首句“北地霜浓九月寒”,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特征。这里的“北地”,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在地的北方地区,而“霜浓九月寒”,则描绘了当地秋季的严寒天气。这样的环境背景为后面的描写提供了铺垫。

次句“驼裘破晓上征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出征时的情景。这里的“驼裘”,是指骆驼皮制成的衣物,象征着艰苦的生活条件;而“破晓上征鞍”,则表现了诗人早起准备出征的决心和毅力。

第三句“也知骨相非麟凤”,则是对前两句的转折与深化。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他人独特性格和品质的认识。这里的“骨相非麟凤”,可以理解为诗人认为对方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品质,而这种品质又并非像传说中的麒麟凤凰那样高贵无比。

最后一句“惭愧州人向掌看”,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我反省和批评。这里的“惭愧”,意味着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让对方感到不敬或者冒犯。而“州人向掌看”,则形象地描绘了当地人对于这种独特性格和品质的关注和好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他人的理解。它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