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
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
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
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
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
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注释】
游峡山和东坡韵:游,游览;峡山,指四川的峨眉山。东坡,苏轼,人称东坡居士。
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两条蛟龙盘绕着清澈的溪流,曲折蜿蜒地穿行在山谷之中。
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自从没有苏轼(苏东坡)的诗以来,这里生长的草木失去了生机。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这山已有二百年历史了,有如仙人一样高傲的客人来往穿梭。
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大风扬起我的小船,老人急忙打开船门。
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遇到高僧就迎接他,高兴的是能认出这座山。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间:我一向喜欢幽静的山谷,正好可以盖三间茅草屋。
君命何敢留,归棹随赐还:君王的命令我哪敢拒绝,只好顺从您的旨意返回。
惭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羞愧于东坡居士的才华,笑着指着那些小童儿。
【译文】
双条神龙缠绕着清澈的溪流,曲折蜿蜒地穿行在山谷之中。
自从没有苏轼的诗以来,这里生长的草木失去了生机。
这山已有二百年历史了,有如仙人一样高傲的客人来往穿梭。
大风扬起我的小船,老人急忙打开船门。
遇到高僧就迎接他,高兴的是能认出这座山。
我一向喜欢幽静的山谷,正好可以盖三间茅草屋。
君王的命令我哪敢拒绝,只好顺从您的旨意返回。
羞愧于东坡居士的才华,笑着指着那些小童儿。
【赏析】
《游峡山和东坡韵》是一首题壁诗,写于宋代熙宁五年(1072)秋,作者苏轼因被贬谪至黄州而到黄州城西游憩峡山,偶遇当地一位僧人,并请僧人为他所书的诗作题跋。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峡山之美,表达了对东坡先生诗歌的仰慕之情。
首联:“双虬挟泓玉,奥入百转湾。”这是说山势雄伟,如同两个蛟龙夹着清澈的溪水,弯曲蜿蜒地进入山中。“双虬”指的是两条龙的形状;“挟”意为“夹持”,“泓”指清深的水,所以“挟泓玉”即指清深的水流;“百转湾”则形容山势的迂回曲折。
颔联:“向无长公诗,草木今何颜?”这是说自从苏轼离去,这里就再也听不到他的诗句了。“长公”是苏轼的字;“何颜”是指草木没有了生气。
颈联:“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还。”“偃蹇”是形容山势的高峻,也用来比喻人的傲慢;“客往还”则是说山中的高人经常往来。
尾联:“长风驾余舟,老人急开关。”这是说一阵大风把小船吹得飞快,老人急忙打开船门。
末联:“逢迎欠高僧,喜有识面山。”这是写诗人遇到这位高僧很高兴,因为他认出了这座山就是苏轼曾经写过诗文的。
这首诗是一首题壁诗,它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全诗四句,前三句都是写峡山的雄奇秀丽,最后一句则写自己与高僧相遇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