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嗟逢晚,安贫未易招。
儒冠走江浙,诗笥带衢饶。
学贵参先觉,才须验后凋。
诸贤书稳致,定不作洪乔。

【注释】

①“识字嗟逢晚”,意谓自己识文断字很晚,所以有感而作此诗。

②“安贫未易招”,意谓在贫贱时,人们往往不轻易来结交你。

③“江浙”指江浙一带,为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衢饶”,指衢州(今浙江省一带),为当时较繁荣的城市。

④“先觉”,指那些先知先觉的人。

⑤《庄子·逍遥游》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⑥“洪乔”,指东汉时的祢衡,因才高遭忌,被曹操杀害。

【赏析】

这是诗人对友人陈谠的赠答诗。陈谠是浙江余姚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困,没有机会学习,直到三十多岁才得到读书的机会,并考取了举人。这首诗就是诗人对他这种生活经历的回忆和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陈谠的期望。

一、二句“识字嗟逢晚,安贫未易招”。诗人回忆自己在少年时代就立志要学点文化,但由于家庭贫穷,一直未能如愿以偿。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三、四句“儒冠走江浙,诗笥带衢饶”。“儒冠”是指古代读书人的帽子,“诗笥”是指装诗集的小箱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生活状态,他曾经到过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游历,也曾经带着自己的诗歌去拜访过一些文人墨客。这些经历使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的决心。

五、六句“学贵参先觉,才须验后凋”。“先觉”是指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后凋”则是指那些有才能但命运不佳的人。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学习和人生的理解,他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也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取决于他的天赋或机遇,而是取决于他的努力和坚持。

七、八句“诸贤书稳致,定不作洪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他认为陈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就,不会像那个不幸的祢衡一样遭遇悲惨的命运。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回忆和感慨,以及对陈谠的期望和祝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学习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气和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