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千梢偃旆旌,杖藜徐步到幽亭。
他年持节重游地,父老争看旧使星。
【注释】
①杖藜:手拄着拐杖。古代官吏常用杖藜,表示年老。②旌:一种插在车上的装饰物,这里指旌旗。③使星:古代出外为官的人,称其星为“使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康守的赠别之作。前两句写自己到幽亭游玩的情景;后两句则写自己将来还会重游此地。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却能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首句“风卷千梢偃旆旌”,描绘了一幅风吹动树枝摇曳、旗帜倒下的景象。这既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暗含了一种悲凉的情感。因为风卷千梢,意味着万物都受到了影响,连旌旗这样的象征权力的东西也无法幸免。这里的“千梢”和“偃”“旌”等词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而“风卷”一词更是点明了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变得动荡不安。
第二句“杖藜徐步到幽亭”,则是诗人来到幽亭后的所见所感。他手持拐杖,缓慢地行走在通往幽亭的小路上。这个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杖藜,是一种用于支撑身体重量的工具,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身体状态。而徐步,则表明了诗人行走的节奏和心情的放松。这种平和的心态与外面的风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句“他年持节重游地”,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次回到这个曾经游玩过的地方,那时他可能已经是一个高官了,手中持有代表权威的节杖。这里的“重游地”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而“持节”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身份地位和荣耀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
最后一句“父老争看旧使星”,则是对当地民众的反应进行了描述。当诗人到来时,当地的老人都争相观看这位曾经的使者。这里的“父老”指的是地方上的长者或者长辈们,他们都是经历过历史的见证者,对这位曾经的使者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争看”则表达了他们对这位使者的热烈欢迎和尊敬之情。他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官员的到来,更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风貌。同时,诗中的语言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读来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