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俯视百川东,中有明堂一柱隆。
两社直从平地到,寸心原共老天通。
管乐功烈非轲志,尧舜君民在尹躬。
寿国端须寿君子,愿将箕翼等延洪。
海山俯视百川东,中有明堂一柱隆。
两社直从平地到,寸心原共老天通。
管乐功烈非轲志,尧舜君民在尹躬。
寿国端须寿君子,愿将箕翼等延洪。
注释:
- 海山(大海和高山):指代自然界的壮阔景色。
- 俯视(俯瞰):形容诗人的视角高远,如同大海和高山一样。
- 百川东:比喻众多河流汇聚向东流去的景象。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朝政活动的场所):这里比喻政治中心或国家的重要建筑。
- 柱隆(柱子高耸):形容明堂的雄伟壮观。
- 两社(两种社会力量或势力):泛指各种社会关系或力量。
- 平地到:形容两种社会力量平等交流、无高低之分。
- 寸心原共老天通:表示内心与天地相通,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 管乐(管仲和乐毅):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治国有方著称。
- 非轲志:不是孔子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
- 尧舜君民在尹躬:尧舜是古代圣王,他们的治理之道在于亲民爱民。
- 寿国端须寿君子:长寿的国家需要有德行高尚的君子来维持。
- 箕翼(大鸟名):传说中一种可以承载日月星辰的神鸟,象征美好和希望。
- 延洪:延续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出治国理政的主题。首句“海山俯视百川东,中有明堂一柱隆”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同时暗喻国家的政治中心。第二句“两社直从平地到,寸心原共老天通”表达了不同社会力量的和谐共存,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第三句“管乐功烈非轲志,尧舜君民在尹躬”则强调了历史人物的成功之道,即仁爱与智慧并用。最后一句“寿国端须寿君子,愿将箕翼等延洪”是对全诗的总结,呼吁保持国家的长久繁荣,需要像箕翼这样的吉祥生物一样的智慧和才能。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