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浮浮炳地灵,参旗井钺寿星明。
庚寅初度周而始,戊己连营静不惊。
山上印成龟左顾,月中桂共兔长生。
公堂遥想称觞后,便报天阶取履声。
【注释】
庆桂帅经略二首:指作者祝贺江汉节度使张巡,称赞他像北斗星那样照耀四方。
江汉浮浮炳地灵:江汉,今河南、湖北两省长江中游一带;“炳”意为光耀;“地灵”即大地之灵秀。
参旗井钺寿星明:比喻张巡的功德和声望。
庚寅初度周而始:庚寅,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周而始”犹言“从一开始”。
戊己连营静不惊:戊己,天干第三位与第四位;“连营”指军队布阵;“静不惊”,形容军容整肃,没有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
山上印成龟左顾:山在古文里是“坤”字,所以称山为“坤”;“印成龟”比喻张巡像龟一样稳健;“左顾”指有计谋,善于筹划。
月中桂共兔长生:月中桂树是神话传说,相传月中有蟾蜍(月中白兔)和桂花,这里暗喻张巡的功德和名声将永垂不朽。
公堂遥想称觞后,便报天阶取履声:公堂,古代朝堂;“觞”即酒器,这里借指宴席。“天阶”,天子所居之处。“取履声”,比喻张巡治理地方如同帝王治理天下一样,得到百姓的拥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祝贺江汉节度使张巡,称赞他像北斗星那样照耀四方。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歌颂了张巡的功德和声望。
第一句“江漠浮浮炳地灵”,“江汉”泛指中原地区。“浩渺的江汉大地,光彩照人,真是人才辈出。”诗人用“浮浮”二字,写出了江汉地区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炳”是光明的意思。“江汉大地的灵气焕发,犹如灿烂夺目的北斗星。”这两句诗既写景,又点题,既赞扬了江汉地区的人才辈出,也突出了张巡的光辉形象。
第二句“参旗井钺寿星明”,这是对张巡的赞誉。诗人把张巡比作天上的寿星,赞颂他的德行高尚,功绩卓越。“井”是指古代的一种兵器。“钺”是一种大斧头,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参旗井钺”比喻张巡像北斗七星一样高峻明亮。“寿星明”是说张巡的德行和功业如同寿星一样辉煌。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张巡的崇高地位,也突出了他的功德。
第三句“庚寅初度周而始”,“庚寅”是唐武德九年。“周而始”是指从开始到现在。诗人把时间定在张巡被朝廷任命为江汉节度使的那一天。“周而始”既表示时间的久远,也表现了对张巡的崇敬之情。
第四句“戊己连营静不惊”,“戊己”是天干的第五位和第六位。“连营”是指军队布阵。“静不惊”形容军容整齐划一,没有一点惊慌失措的样子。诗人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赞扬了张巡治军的严谨和威武,表现出他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胜利的信心。
第五句“山上印成龟左顾”,这是对张巡的描绘。“山上”指的是张巡所在的地理位置。“印成龟右顾”,这是说张巡像乌龟一样稳健沉着,善于筹划。诗人用“左顾”这个词语来形容他的谋略和智慧,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巡的特点和才能。
第六句“月中桂共兔长生”,这是对张巡的祝福。“月中”指的是月亮上,这里用来比喻张巡的功德和声誉将永垂不朽。“桂”是月中的仙人所食的仙果,象征着高贵和长寿。“共”表示一起,共同享受。“兔”是传说中的月宫中的神物,象征着祥瑞和平安。“长生”意味着永远活着,永远健康。诗人用“月中桂共兔长生”来表达对张巡的祝福和期望。
第七句“公堂遥想称觞后”,这是对张巡的赞颂。“公堂”指的是朝廷或官府。诗人在这里指代张巡的办公场所或官厅。“称觞后”,意思是举杯庆祝之后。“遥想”,即远想,思念。诗人通过“遥想”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张巡的敬仰之情。
第八句“便报天阶取履声”,“天阶”指的是皇帝的住所。“便报”表示立即回报。“履声”,指脚步声。“取履声”在这里比喻张巡治理地方就像帝王治理天下一样,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诗人用“便报天阶取履声”来表达张巡治理地方的成果和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张巡的赞美和祝愿,展现了他的崇高品德和辉煌业绩,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