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懒成癖,谁令老作魔。
逢人说江海,着处是关河。
陇底烽燧暗,海门鸿雁多。
西楼云水白,犹奈酒樽么。
吴則禮的《三堂道中寄公卷》是一首描绘旅途中所见所感的五言律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久坐懒成癖”:这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坐着,变得懒惰和习惯化的状态。”成癖”意味着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了个人的固定习性,难以改变。
“谁令老作魔”:这里的“魔”可以理解为一种困扰或障碍,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出对于这种状态的无奈和不满。
“逢人说江海”: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常常谈论江海,这让他联想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著处是关河”:这句表达了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感觉到像是身处关河之间,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安定和对家乡的眷恋。
“陇底烽燧暗”:诗人描述了在陇底地区,烽火台的灯光昏暗,这可能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海门鸿鴈多”:海门指的是海边的门户,鸿鴈则指大雁。这句可能寓意着诗人在海上看到大雁飞翔,感受到了自由和宽广的胸怀。
“西楼云水白”:西楼的云和水显得格外清澈,这也许是诗人在寻找心灵的慰藉。
“犹奈酒樽么”: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仍然需要借助酒来缓解心情。
《三堂道中寄公卷》不仅是一首描绘旅途见闻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他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