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上公之鼎烹养牛,高足巨耳谁与俦。又不见便便瓦釜煮黄独,媚此枵然转雷腹。
养牛大嚼良快意,老儒那有王侯鼻。黄独饱火正可怜,自捉长镵宁用钱。
太希先,阿坰赠君北湖歙州钵,天遣吾人个中活。
撑肠等取一生足,养牛何曾异黄独。要须以铁为脊梁,才可提渠示诸方。
应笑连床并头颅,五更戢戢听木鱼。太希先,尔时勿作随堂解,真是穷年粥饭债。
羁臣白发无住著,瀹腐舂陈殊未错。客来摩挲浑不嗔,慎勿触我红麒麟。
南徐祖令侬自知,雪打西安尝豆糜。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歙州偶遇一位老农的故事,通过老农的生活状态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句“阿坰以歙钵供太希先偶成”,描述了诗人与一位老农相遇的情景。阿坰是诗人的朋友,他送给了诗人一歙州的陶钵作为礼物,而太希先则是那位老农的名字。这里,“偶成”暗示了这次相遇并非刻意安排,而是偶然间发生的。
第二、三句“君不见上公之鼎烹养牛,高足巨耳谁与俦。又不见便便瓦釜煮黄独,媚此枵然转雷腹。” 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烹饪方式下食物的形态和口感。上公之鼎烹养牛用的是高大的长锅,而便便瓦釜则显得简陋。黄独(黄豆)在瓦釜中煮时会发出像雷一样的声响,形容声音之大。
第四、五句“养牛大嚼良快意,老儒那有王侯鼻。黄独饱火正可怜,自捉长镵宁用钱。” 描述老农吃豆的场景。老农大口地咀嚼着豆子,那种满足感是其他贵族所没有的。同时,老农还用长镵来捣碎豆子,而不是花钱买现成的。
第六、七句“太希先,阿坰赠君北湖歙州钵,天遣吾人个中活。” 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老农生活的赞赏和尊重。
第八、九句“撑肠等取一生足,养牛何曾异黄独。要须以铁为脊梁,才可提渠示诸方。” 描述了老农的生活方式,他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财富来维持生活,只需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足够了。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活所需的一切,而不是依赖别人。
第十、十一句“应笑连床并头颅,五更戢戢听木鱼。”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老农生活方式的感慨和认同。他与老农一起睡在一张床上,早上听到木鱼的声音起床劳作。
第十二、十三句“太希先,尔时勿作随堂解,真是穷年粥饭债。” 这句话是对老农生活状态的评价。诗人认为老农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是一种真正的生活,而不是那些虚伪的应酬和攀比。
第十四、十五句“羁臣白发无住著,瀹腐舂陈殊未错。客来摩挲浑不嗔,慎勿触我红麒麟。” 这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他认为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了,但是仍然需要努力工作来维持生活。同时,他也尊重每一位客人,不会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感到生气或不耐烦。
最后两句“南徐祖令侬自知,雪打西安尝豆糜。” 描述了诗人对南徐和西京的回忆,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他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他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在于珍惜当下,而不是追求虚荣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