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道何盘盘,百步人一憩。
弭节高山颠,关存不置吏。
昔缘暴客须,今为有道废。

【注释】

散关:《水经注》载:“故关在今陕西省汉中县西南二十里,即古之阳平关也。”唐李贤注:“此关当秦、陇要冲,故号散关。”又《元和郡县图志》:散关“在汉中府西北一百五十五里”。此诗泛指关隘。

磴道:山路。盘盘:曲折盘旋。百步:形容山高。人憩:休息。

弭节:止车。高山颠:高处。

关存不置吏:旧关仍存,但已废弃不用。

暴客须:急迫的行人。有道废:因修路而废弃。废:废除。

【赏析】

这是一首写关隘的诗歌。首二句写关隘地势险要,盘曲迂回,百步一憩,使人驻足欣赏;后两句是说关隘虽存,却废弃不用了。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逼真生动,读来如见其地。

“散关”,又名阳平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东一百里处。据《水经·漾水注》载:“漾水又径散关南入于渭。”《太平寰宇记》卷一八三云:“散关城在州东北七十里。”这里以散关代指古代边塞关隘。

首句“磴道何盘盘”,是说山路盘旋曲折。“何盘盘”用《诗经》“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我思古人,俾无訧矣!”(见《诗经·小雅·北山》)之意,言诗人登临关隘所见,道路盘曲盘旋,令人望而生畏,感慨不已。“百步人一憩”,是说登山者百步才稍作休息。“憩”,休息。这句既点明山路之盘曲难行,也暗示诗人攀登之不易。

“弭节高山颠”,是说止车于山巅。“弭节”,止车。“高山颠”,指山巅。“关存不置吏”,是说旧关仍存,但已废弃不用。“不置吏”,意谓废弃不用。这二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诗人登山所见;虚写则是诗人由山巅而联想及关隘之废置的原因。

末两句是议论。“昔缘暴客须,今为有道废”,是说关隘之所以废弃,是因为过去急迫的旅人急于过关,现在有了平坦大道,所以不再使用。“暴客须”即急迫的行人急于过关。“道”指平坦的道路。“有道”与“急迫”相对。“废”与“须”相对。这两句既点出废置原因,又暗寓政治变革之意。

前六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层次井然,结构谨严。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形象逼真生动,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