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颢肃凉氛,天宇正岑寂。
凄风条末吟,浩露林下滴。
寥寥燕辞楹,促促蛩在壁。
池潦湛寒绿,鳞云屯晚白。
齐纨不复御,桃笙已复易。
嗟哉无壮士,翻车忽西匿。
有客过我庐,问我何悽恻。
气索不能对,披襟长太息。
【注释】
颢:白。西颢:即西天的云。肃(sù)凉氛:清冷的风。岑寂:寂静。条末吟:风吹树叶的细碎声响。浩露:大滴大滴地落下的雨。寥寥:燕筑巢于高处,声音高亢。促促:蟋蟀叫声。湛:深。鳞云:指像鱼鳞一样密集的云。齐纨(guān):一种白色的细绢。御:穿。桃笙:用桃木制成的笛子。复易(yì):更换。嗟哉无壮士:感叹没有壮志豪情的人。翻车:指运粮车,这里指军用车。西匿:向西隐去,指败逃。有客过我庐,问我何凄恻:有客人经过我的草庐,询问我为什么悲伤。气索:形容心绪烦乱。披襟长太息:敞开衣襟长叹不已。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杜甫在夔州时。首联写景,以寥廓之秋色为背景,渲染出一片清冷、宁静的气氛;颔联写秋风声与秋雨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颈联写诗人对燕鸣声的厌恶及蟋蟀声的憎恶;尾联以“无壮士”四字收束全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心和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全诗风格清丽沉郁,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