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鼎生封事不难,此身当与道相关。
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来人少闲。
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
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
【注释】
1.隐逸:即指隐居不仕。
2.五鼎生封事不难,此身当与道相关。
3.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来人少闲。
4.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
5.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首联“五鼎生封事不难,此身当与道相关。”表明作者认为,即使出身高贵、地位显赫,但只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就能在仕途中游刃有余。而“此身”则暗示着作者的志向和追求,即与道同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颔联“天高地下日易晚,古往今来人少闲。”进一步描述了隐逸生活的环境和心境。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比天空的高远和大地的广阔,以及时间的流逝(日易晚)和人们的忙碌(人少闲),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靖节早辞彭泽县,子陵终老富春山。”则是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他曾经辞去彭泽县的官职,选择在富春山上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作者通过提及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即不必过于执着于世俗名利,而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
尾联“当时若为虚名起,未必有名留世间。”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作者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名誉的看法。他认为,如果只是因为虚名而追求名利,那么最终可能一无所有。而真正的名声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而不是外在的标签和标签。这种观念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和思考。
整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和对名利的看法,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其思想内涵丰富,给人以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