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字逢人问,村中一小儿。
璋獐宁易辨,亥豕似堪疑。
卤莽原非莽,耕犁别字犁。
识丁何足道,煮字不充饥。
诗句解析:
难字逢人问,村中一小儿。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场景,即在村子里,一个小孩因为不认识难以书写的汉字而经常向人求助。这里的“难字”指那些笔画复杂、形状奇特或意义难以理解的汉字。”逢人问”表示这个小孩总是向别人寻求帮助,而“村中一小儿”则暗示了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个村里的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璋獐宁易辨,亥豕似堪疑。
这里提到了两个具体的汉字——“璋”和“亥”。在古代,“璋”通常指的是一种玉器,而“亥”则是一个具体的地支符号。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因为其独特性,很容易被人区分和记住。然而,“宁易辨”和“似堪疑”则表达了人们对这些汉字辨识的困难和疑惑,因为它们的形状和意义与传统认知有很大区别。卤莽原非莽,耕犁别字犁。
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与农耕相关的汉字。首先,“卤莽”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草药,但也可能用来形容做事鲁莽,不顾后果。而“原非莽”意味着这种草药并不等同于真正的荒野。其次,“耕犁别字犁”则是说传统的农耕工具——犁,在某些情况下被误认为是其他东西。这里的“别字”指的是错用或者混淆了工具名称。识丁何足道,煮字不充饥。
最后两句是对前文的一种反思或讽刺。在这里,“识丁”指的是了解文字的意思,而“煮字不充饥”则表达了对这种知识追求的嘲讽,认为这种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实际的食物供给,即不能解决饥饿问题。这可能是在批评那些过于注重文字学习而忽视实际应用的人。
译文:
在村庄里,我常常遇到难题——那些笔画繁复、形状奇怪的汉字,如璋和亥。尽管这些字看起来很像,但人们却很难辨认它们。有时候,即使我们分辨出了它们的区别,也可能会误以为是其他的符号或物品。在农耕文化中,我们有时会错误地使用了犁来耕作,将一些工具的名称弄混了。尽管我们努力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但有时却觉得它们并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汉字的复杂性和人们的困惑。它不仅仅是对汉字学习的描绘,更是对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态度和反应的反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述,诗人揭示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的思考。这种反思和讽刺,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而是带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寓意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