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帘卷竹房,僧去罢焚香。
湿树流残雪,疏篱挂夕阳。
花迟春意静,苔密冻痕光。
野水盈愁望,寻巢燕已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春天景象,通过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和诗人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道院春日:这是诗的题目,表明了诗的主要内容是描述道院在春天的景象。”道院”通常指的是道教的修行场所或者寺庙,这里可能是指一个修行的地方。
褰帘卷竹房,僧去罢焚香:这句描绘了道院中的情景。“褰帘”意味着拉开窗帘,“卷竹房”可能是指竹制的门或窗户被收起。“僧去罢焚香”描述了僧人离去后,不再进行烧香礼佛的场景。
湿树流残雪,疏篱挂夕阳: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湿树”暗示了春天湿润的气息,“流残雪”则可能是指树木上残留的积雪,或者是雨水冲刷过后的痕迹。“疏篱挂夕阳”则描绘了夕阳下的篱笆,显得有些孤独和寂寞。
花迟春意静,苔密冻痕光:这句继续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花迟春意静”可能是指花朵开放得较晚,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苔密冻痕光”则可能是说苔藓覆盖在地面上,形成了厚厚的一层,而冻痕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显。
野水盈愁望,寻巢燕已忙: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的心情和动作。“野水盈愁望”表达了诗人因看到野水而感到忧愁的心情。“寻巢燕已忙”则描绘了燕子忙碌的身影,可能是在寻找筑巢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道院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通过景物的变化得以体现,从僧人的离开到春意的来临,再到燕子忙碌的身影,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