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冰叠雪斗轻盈,片逐银蟾落醉觥。
惆怅晚来风定后,隔林横笛两三声。

梅花集句其一四八

【注释】镂冰:刻冰,指制雪。叠雪:堆雪。斗轻盈:比试谁更轻盈。片逐银蟾:随月亮落下。落醉觥:使酒杯沾满雪花。惆怅:忧伤、怅惘。晚来风定后:风停之后,天色已晚。隔林横笛两三声:在树林的那边传来一阵阵横笛声。

译文及赏析:

《梅花》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此诗以咏梅为题,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挺立,洁白如玉,清香远溢,幽独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高傲岸的性格;同时借助对梅花的赞美,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自己清高绝俗,独立不迁的品质。全诗笔调清新俊逸,韵律浏亮铿锵,意境空明疏朗,语言明净洗练,形象生动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联“镂冰折玉玲珑姿,片片随君堕醉瓷”,开篇两句写梅花的姿态。镂冰、折玉,形容梅花姿态之优美,玲珑剔透,如同雕琢的玉石一般。玲珑,指精致巧妙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梅花的姿态就像镂空雕琢的玉石一样玲珑剔透,片片随风飘落,仿佛随着月亮的落下而落入了酒壶之中,让人沉醉其中。这里用“镂冰”和“折玉”两个词来形容梅花的质地和形态,既形象又生动。

颔联“惆怅晚来风定后,隔林横笛两三声”,接着描写了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时的心境。晚来风定后,天色已经渐晚,诗人独自站在窗前,静静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这时,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那悠扬的笛声似乎触动了他的心事,让他感到一阵凄凉和惆怅。这里的“惆怅”二字,既是对笛声的感受,也是对自己心境的写照。而“隔林横笛两三声”则更加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颈联“隔林横笛两三声,似与骚人共清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听到笛声后的思绪。诗人想象着,那隔林传来的笛声似乎在与他对话,让他想起了古人屈原等人的高洁品质。他心中涌起一股敬意和感慨,觉得自己仿佛与那些古代的骚人共同享受着这清雅的美景。这里的“骚人”是指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常常被赞誉为才华横溢、气质高雅的人。诗人将自己比作这些骚人中的一员,表明了自己同样拥有高尚的品质和追求。

尾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期待。他担心夜深人静时梅花会睡去,于是特意点燃高高的蜡烛来照亮梅花,让她的美丽更加迷人。这里的“红妆”指的是盛开的梅花,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陪伴在梅花身边,共同度过这个宁静的夜晚。这里的“只恐”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关爱之情,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