藓剥春痕土燥斑,下堂僧散午钟闲。
寺门半掩东风急,尘卷空廊二十间。
【注】瑞光寺:指唐代僧人玄奘在长安弘法时所建的寺院。
藓剥春痕土燥班,下堂僧散午钟闲。
苔藓覆盖着地面,春天的痕迹早已褪去,土地变得干燥。僧人散去后,午后的钟声显得格外宁静。
寺门半掩东风急,尘卷空廊二十间。
寺庙的门扉半开着,一阵急促的春风吹过。尘土被卷起,落在空荡荡的长廊里,共有二十间廊房。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瑞光寺的一幕,通过描绘环境的变化来反映时间的流逝。首句写春去,次句写人散,三、四两句写风急和尘卷,最后一句点出“空廊”二字。从全诗的内容看,诗人似乎想表达一种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或哀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