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侵闽岭渐无霜,一望繁花一县香。
寂寞舟中谁借问,隔帘微月入中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诗为诗人在福建建溪(今属南平市)时作,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树侵闽岭渐无霜,一望繁花一县香。”意思是:树木侵染到闽岭边陲已经没有霜气了,一眼望去,满山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两句是说,由于气候温暖,闽岭一带的树木也渐渐没有了秋霜的痕迹,山上到处都长满了繁茂的花朵,花香弥漫着整个建溪县。
后两句“寂寞舟中谁借问,隔帘微月入中仓。”意思是:在这寂静的夜晚,诗人乘舟漂泊,心中满怀愁绪,忽然听到船舱里传来阵阵琴声,便向船夫打听是谁弹得如此动听。原来是一位渔家女在船上弹奏《梅花三弄》,她那优美的琴声仿佛把月光引到了自己的船舱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福建建溪风景的诗。诗人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描绘了一幅闽岭之秋的美景。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首句:“树侵闽岭渐无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闽岭的景色,用“侵”字表现树多林密,用“渐”字表现出一种渐进的过程,写出了闽岭的林木茂密,秋天的气温适宜,没有结霜的现象,突出了闽岭的气候宜人,给人以美的享受。“一望繁花一县香”,诗人用“繁花”、“一县香”,将闽岭的景色渲染出来,同时用一“望”字,写出了诗人对闽岭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闽岭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闽岭的生机与活力。
次句:“寂寞舟中谁借问”。诗人由写景转向抒情,表达了自己在闽岭之夜独自赏景的孤独之感。他看到美丽的闽岭风景,心中感到喜悦,但是,他却没有朋友相伴。因此,在欣赏美景之余,诗人不免有些寂寞之感,于是诗人向船夫借问,想找个伴儿一起欣赏闽岭的美景,可是船夫却告诉他,他的朋友已经走了。诗人只好默默地看着闽岭的风景,欣赏着闽岭的美景。
后两句:“隔帘微月入中仓。”诗人在观赏美景之余,不禁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人。他想象家乡的人正在忙着种地,他们在地里辛苦地劳作,而他却一个人在闽岭上赏景,这种孤独感使他更加想念家乡,更加想念家乡的人。于是诗人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他们是不是在忙着种地,是不是在忙着收获呢?诗人想到这些,不禁感叹起来:是啊!他们一定是在忙着种地、忙着收获,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福建建溪时所作的。诗人通过描绘闽岭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闽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