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烟水碧沉沉,万缕低垂结翠阴。
学舞腰肢风外细,凝愁颜色雨中深。
絮漫天地凄凉泪,萍满池塘造化心。
记得赠行曾折处,短长亭畔听莺吟。

【注释】

  1. 灞桥: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是古时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地。烟水:指灞桥周围的景色。柳树成荫,烟雾弥漫。碧沉沉:形容柳色翠绿深重。万缕低垂:指柳枝垂下无数条柳丝。结翠阴:指柳丝下垂,遮蔽了行人的阳光。
  2. 学舞:这里指的是女子学习舞蹈。腰肢:指女子纤细柔美的腰身。风外细:指女子舞蹈时轻盈曼妙,如风中柳絮般飘逸。
  3. 凝愁:形容女子内心忧愁重重。颜色:指女子的脸色。雨中深:指女子在下雨时显得更加忧郁和哀伤。
  4. 絮漫天地凄凉泪:比喻女子像柳絮般飘零,满地都是她的泪水。萍满池塘造化心:比喻女子的心像浮萍被水面托起,充满了无奈和悲伤。造化心:自然生成的心态、意志。
  5. 短长亭畔听莺吟: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在长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亭子)旁聆听黄莺的鸣叫。短长亭畔:即长亭边。莺吟:黄莺的鸣叫声。

【赏析】
此诗描写了女子离别的场景,通过柳树、柳絮、黄莺等意象,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忧郁和哀伤。全诗以“柳”为线索,通过对柳树、柳絮、黄莺等的自然意象的描述,表达了女子离别的哀愁情绪。同时,诗中的自然意象也寓意着女子的内心世界,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灞桥烟水碧沉沉,万缕低垂结翠阴。”这两句描绘了灞桥周围的景色和柳树的形象。烟水碧沉,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浓密和茂盛,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万缕低垂,则描绘出柳丝垂挂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结翠阴,则是将柳丝垂挂的景象与绿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学舞腰肢风外细,凝愁颜色雨中深。”这两句通过描绘女子舞蹈时的腰肢和脸色,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离别时的哀愁情绪。学舞腰肢风外细,描绘出女子舞蹈时腰肢纤细柔美,如风中柳絮般飘逸的情景。凝愁颜色雨中深,则描绘出女子在下雨时愁眉紧锁,脸色深沉的样子,更增添了离别时的忧伤气氛。

“絮漫天地凄凉泪,萍满池塘造化心。”这两句则通过描绘柳絮满天和浮萍满池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哀愁。絮漫天地凄凉泪,则是将柳絮飘飞的场景与女子的泪水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萍满池塘造化心,则是将浮萍满池的景象与女子的内心世界相联系,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记得赠行曾折处,短长亭畔听莺吟。”这两句则是通过回忆过去的赠行场景,以及在长亭边聆听黄莺鸣叫的场景,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珍惜。记得赠行曾折处,则是回忆起曾经赠行者在灞桥折柳的情景,象征着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盼。短长亭畔听莺吟,则是描绘出在长亭边聆听黄莺鸣叫声的情景,象征着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柳絮、黄莺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离别时的哀愁情绪。同时,诗中的自然意象也寓意着女子的内心世界,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