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轩疏雨罢,物物为秋惊。
病叶先风落,寒蝉趁候鸣。
西飞愁燕急,左界恨河倾。
借问三江客,鲈鱼底有情。

《感秋二首》是宋代文学家宋庠的作品,通过描绘秋季景象和自然生物的活动,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独特体验。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含义及赏析: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夕轩疏雨罢,物物为秋惊:夕阳下的轩窗下,细雨已停,万物因秋的到来而感到惊慌。
  • 病叶先风落,寒蝉趁候鸣:生病的叶子最先在秋风中落下,寒冷的蝉也在秋日里开始鸣叫。
  • 西飞愁燕急,左界恨河倾:西边飞翔的燕子因愁绪而急促飞行,东边边界上,河水因秋日而倾斜。
  • 借问三江客,鲈鱼底有情:借问远方的江边渔人,鲈鱼是否仍有往日的情感。
  1. 诗意及赏析
  • 夕轩疏雨罢,物物为秋惊:诗人在傍晚时分,轩窗外细雨已停,但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显得紧张不安。这里的“物物”指的是周围所有的景物和生物,它们都在秋日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变化。
  • 病叶先风落,寒蝉趁候鸣:生病的叶子在秋风中最先落下,而寒蝉也在秋日里开始了它们的鸣叫。这里的“寒蝉”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萧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
  • 西飞愁燕急,左界恨河倾:西边飞翔的燕子因为愁绪而急促飞行,东边边界上,河水因秋日而倾斜。这里用“愁”和“恨”来形容燕子和河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忧虑。
  • 借问三江客,鲈鱼底有情:借问远方的江边渔人,鲈鱼是否仍有往日的情感。这里的“三江”泛指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条大江,而“鲈鱼”则是江南地区的特产。诗人以询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 关键词注释
  • 夕轩疏雨罢:黄昏时轩窗外的细雨已经停止。
  • 病叶先风落:生病的叶子比健康的叶子更容易在秋风中落下。
  • 寒蝉趁候鸣:寒冷的天气使得蝉的叫声更加清晰。
  • 西飞愁燕急:西边飞翔的燕子因为愁绪而急促飞行。
  • 左界恨河倾:东边的边界上,河流因为秋日的原因而倾斜。
  • 借问三江客:向远处的江边渔人打听。
  • 鲈鱼底有情:询问鲈鱼是否有昔日的情感。

宋庠的《感秋二首》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更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诗中的每个词语和意象的细致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及其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