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旦光华盛,登贤命数优。
郎星太微后,史局道山头。
违咫尧心屋,疏藩禹贡州。
使旟飞隼出,台扎偃波留。
旧赐薰兰被,新装彍弩驺。
陕分歌召伯,屠饯宠韩侯。
泽国龙为节,桑郊鹿并辀。
斋中无煨酒,铃下识轻裘。
卤簿分宾帟,江山入宴楼。
蜀波馀柹尽,楚野恶氛收。
后乘追文学,先春召督邮。
暂稽华黼赐,聊听昔襦讴。
父子云屏隔,盐梅宝铉求。
归来循吏政,终古冠缇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逢旦光华盛,登贤命数优。
“逢旦”意味着在清晨或早晨,“光华盛”形容李学士(李学士)才华出众,光芒四射。“登贤命数优”指的是李学士被赋予重任,具有优越的地位和命运。
郎星太微后,史局道山头。
“郎星”比喻李学士如天上的星星般耀眼,“太微后”可能是指他的位置很高,位于天宫的后面。“史局”指的是负责编写历史的官署,而“道山头”则是比喻他的工作像山峰一样重要和崇高。
违咫尧心屋,疏藩禹贡州。
“违咫”意味着远离皇帝的住所,“尧心屋”可能是指皇帝的心房,暗示李学士的地位高远,受到皇帝的信任。“疏藩禹贡州”则可能是指李学士负责管理边疆地区的州郡。
使旟飞隼出,台扎偃波留。
“使旟”指的是使者的旗帜,“飞隼”象征着迅速和敏捷。“台扎偃波留”可能是指使者的行动迅速,如同箭一般射出;同时,也暗示了使者的使命已经完成或者即将完成。
旧赐薰兰被,新装彍弩驺。
“薰兰被”指的是古代官员所穿的长袍,“熏香”可以去除身上的异味。“彍弩驺”则是指古代战车上的武士,“彍弩”指的是拉弓发射弩箭的技能。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述李学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拥有卓越的才能和能力。
陕分歌召伯,屠饯宠韩侯。
“陕分”指的是划分区域或职责,“歌召伯”可能是指歌唱《诗经》中的《召伯》篇章,以赞美召伯的品德和功绩。“屠饯宠韩侯”则是指为宠臣韩侯举行盛宴,以庆祝他的地位和成就。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李学士在地方上的政绩和影响力。
泽国龙为节,桑郊鹿并辀。
“泽国”指的是水乡地区,“龙为节”可能是指当地的风俗习惯,用鱼作为节日的标志。“桑郊鹿并辀”则是指桑田和郊野中,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景象。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李学士治理下的和平与繁荣。
斋中无煨酒,铃下识轻裘。
“斋中无煨酒”指的是李学士生活简朴,没有过度享受的生活。“铃下识轻裘”则是指他在衙门中的身份地位,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但仍然能够识别出人们的服饰和身份。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李学士的节俭和谦逊。
卤簿分宾帟,江山入宴楼。
“卤簿”指的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队,“宾帟”是指宴会中的座位和装饰。“江山入宴楼”则是指在宴会中欣赏美景,将自然景色融入其中。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李学士的公务之余,还能够享受到美好的自然景观。
蜀波馀柹尽,楚野恶氛收。
“蜀波”指的是四川地区的波涛,“馀柹”可能是指剩余的渔网或资源。“楚野”指的是楚国的土地,“恶氛收”则是指消除了当地的恶势力或混乱局面。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李学士治理下的安宁与稳定。
后乘追文学,先春召督邮。
“后乘追文学”指的是后来的学者追随文学之士,继续发扬光大文学事业。“先春召督邮”则是指提前春天时召集官员进行考核或督促。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李学士对于文学和官员的关心和支持。
暂稽华黼赐,聊听昔襦讴。
“暂稽华黼赐”指的是暂时接受华丽的赏赐,“聊听昔襦讴”则是指姑且聆听过去的歌声和故事。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表达李学士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父子云屏隔,盐梅宝铉求。
“父子云屏隔”指的是父子之间隔着屏风,无法见面或交流。“盐梅宝铉求”则是指寻找珍贵的香料——盐和梅子,来调味和调和味道。这两句诗可能是在描绘李学士对于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归来循吏政,终古冠缇油。
“归来循吏政”指的是回到家乡后致力于治理政事,“终古冠缇油”则是指一生都致力于治理政事,如同穿着青色的衣服一样尊贵。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赞美李学士一生都在为国家和社会付出努力和贡献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