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如屏障阜如钟,中有巍巍古梵宫。
六代兴王俱扫迹,一僧遗塔尚摩空。
万松雪类长波挂,八水源从异域通。
家在天台最深处,见山还忆故山中。
【注释】
陪梁大谏察院同登蒋山:陪同梁大谏(梁颢)一同登上蒋山。
梁颢,字公谨,元丰年间进士,曾历任侍讲、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尚书右仆射。他一生酷爱山水,有“诗酒乐山水”之誉。
蒋山,在江苏南京市西。
六代兴王俱扫迹: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都建康(今南京),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相继于此建立东宫和定都建康,南朝陈朝的后主陈叔宝也在此建都,这些王朝都以建康为都城,所以称之为“六代兴王”。
遗塔:遗留下来的佛塔。
万松雪类长波挂:万株松树如白色的波浪挂在山头。万松指满山的松林,因松多,故称。波挂,比喻松林连绵不断如白浪。
八水源从异域通:八条溪水发源于远方。源从异域,指发源自远方。
天台:地名,在今浙江天台县东南。
家在天台最深处:诗人家住在天台最深处。
见山还忆故山中:看到这座山峰,又想起故乡那座山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陪同梁大谏游览蒋山时写的。蒋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作者在这首诗里描绘了蒋山的美丽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山景。“屏障阜”,像一堵高大的城墙一样耸立着,形容山势雄伟;“钟”,指古代的寺庙,这里泛指佛塔。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峻和佛塔的庄严。“巍巍古梵宫”,指的是古时候建造的寺庙,“六代兴王俱扫迹”,指自南朝宋武帝刘裕开始到梁武帝萧衍结束,在这期间许多朝代的帝王都在此地建造寺庙,但最终都被风吹雨打,全都被摧毁了。“一僧遗塔尚摩空”,指现在只剩下一座僧人留下的古寺和一座佛塔,它们仍然矗立在那里。这两句写出了这个寺庙的历史变迁和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颔联写自然风光。“万松雪类长波挂”,指山上的松树如同白色的波浪一样连绵不断。这里的“万松”指的是满山的松树,因为松树非常多,所以用“万松”来形容。“雪类长波挂”,比喻松树林海连天,好像白色的波浪挂在山头。“八水源从异域通”,指八条溪水发源于远方。这里的“八源”指的是八条水流源头,因为蒋山地势较高,水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异域”指的是远方,这里用来形容水流发源于远方。
颈联写诗人自己的感受。“家在天台最深处”,表明他住在天台的最深处。“见山还忆故山中”,看见这座山峰,又会想起故乡那座山峰。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蒋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特点,即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美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