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衡门苦恨迟,遍寻竹外赏南枝。
夜来已报春消息,试问主人知不知。
【注释】
①衡门:横木为门,用横木做成的门叫衡门。②南枝:即“梅花枝”。③试问主人知不知:是说春已经来了,可我还不知道。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初春。诗人在友人家中,看到院中梅树,想起梅花已开,而自己却还蒙头大睡,觉得十分惭愧,于是写了这首诗。
前二句写梅花的盛开,点明时间是初春时节。首句“苦恨迟”三字,表明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后一句“遍寻竹外赏南枝”,是说到处寻找梅花欣赏。“竹外”二字,不仅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而且表现出梅花的傲骨清姿和高洁品格。“梅花枝”即“梅花”,是梅花的花枝。这两句从侧面描写梅花盛开的情状。
第三、四句写诗人对于梅花开花消息的探询。诗人对梅花开放的消息已经有所耳闻,因此诗人便想亲自去看个究竟,看看自己的梅花是否也开了。但又怕惊动主人。于是先试探地问主人:“夜来已报春消息,试问主人知不知?”意思是:夜来已经传来了春天来临的消息,你能告诉我这个消息吗?“夜来”二字,不仅表明了诗人是在夜里听到春的消息,而且也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这首诗以“苦恨迟”三字开头,一语双关。既写出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又表明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到来,感到有些遗憾。因为梅花已经盛开,而自己却还在蒙头大睡。这种惜花爱花的心情,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自满,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这种精神,是很值得人们学习的。